海龍屯往事之古堡迷霧:古代播州究竟有幾個白錦堡?

“歷史追尋白錦堡,世人指說穆家川”。

白錦堡和穆家川,是遵義兩個比較古老的地名。穆家川就是遵義老城,文獻資料比較翔實,人們基本沒有爭議。八百年來,遵義首府一直在穆家川,也就是老城。然而八百年前,遵義的首府卻是在白錦堡。直到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播州土司楊軫才把主寨由遷到穆家川。從此,白錦堡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Scene2古堡迷霧

海龍屯往事之古堡迷霧:古代播州究竟有幾個白錦堡?

歷史的真相,或許就埋藏在幽暗的歷史深處

“白錦堡”則是楊端剛入播州時,在高遙山一帶建立的第一個據點。然後,他再以這個據點為大本營,一步步向外擴張。今天遵義老城一帶,本名穆家寨,為土著穆氏族人所居。相傳楊端入播後,設宴毒殺了穆姓頭人,然後真正獨佔了播州。

白錦堡是什麼含義,白色的錦緞?

摘錄一種說法,聊備一說

:遵義市團澤鎮蒲臺村南側、磨子巖北側有山名叫白雀山,酷似白鸛。這或許是古代播州先民的圖騰之一,那時的遵義大婁山一帶,先民崇拜的圖騰眾多,龍鳳,以及龜鱉蛇鳥蟲、虎牛馬豬羊等等都是,白頸的白鸛,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

海龍屯往事之古堡迷霧:古代播州究竟有幾個白錦堡?

皇墳嘴

從楊端開始,楊氏土司最初的據點,一直是白錦堡,而不是穆家川。至於白錦堡在哪裡,一直眾說紛紜。

明初編纂成書的《楊氏家傳》稱,白錦堡就在穆家川,也就是遵義舊城南二十里地。但考古調查結果顯示,這一帶並沒有太多明代之前的遺蹟,不太可能是播州早期統治中心白錦堡所在的區域。也就是說,穆家川作為遵義中心區域,大概是從明代才開始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遵義舊城東南約二十里、南部新區深溪鎮坪橋村的皇墳嘴,考古學家發現了播州楊氏第十四世土司楊粲夫婦合葬墓。“皇墳嘴”這個地名,本來就是因為楊氏土司葬在這裡而得名的,湘江在此繞著這塊高地東流。地形上看,楊粲墓面朝湘江如龍去勢,正好處在龍舌上。

考古調查確認,皇墳嘴是楊氏家族進入播州後的早期家族墳山,其位置遠近與白錦堡地理位置大致相符。其中楊粲墓還出土了墓誌銘文“楊粲葬於本堡”,並且,在楊粲夫婦墓地後面,確實還有兩座堡寨遺蹟。因此,皇墳嘴就被史家推斷為播州早期司治“白錦堡”所在地。

不過,也有學者指出,官墳嘴是江邊半島,三面環水、地勢狹窄,整個山嘴長不過七八百米、寬不過四百米,如果作為播州楊氏長期的統治中心,面積似乎過於狹小。

海龍屯往事之古堡迷霧:古代播州究竟有幾個白錦堡?

養馬城

這時,考古學家又注意到了播州楊氏最早駐紮之處、高遙山下的養馬城。

養馬城之名,最早出現在唐朝末年。遵義有一句諺語:“先有養馬城,才有海龍屯。有了海龍屯,才有遵義城。”其故址就在今天海龍屯所在的龍巖山旁,高坪鎮大橋村養馬村民組,西南距離遵義舊城(即穆家川)只有十幾公里,位置與史書中記載的白錦堡地理位置大體相符。《楊氏家傳》稱楊軫“嘗病舊堡隘陋,樂堡北二十里穆家川山水之佳,徙治之,是為湘江。”

並且,養馬城規模宏大,總面積達2平方公里,城牆周長6000多米,高3米至6米,有石構城門6座,可以同時容納幾萬匹馬。

考古發現也證明,養馬城應該是宋代以前的城池,直至明代晚期它仍然在使用。所以,一些考古學家認為,這座養馬城也很有可能是白錦堡。但問題是,養馬城在遵義老城北邊,與史書記載“在遵義老城南的定位不符”。

海龍屯往事之古堡迷霧:古代播州究竟有幾個白錦堡?

白錦=白頸?

其實,遵義歷史上也許不只有一個白錦堡——遵義各鎮各區之間有相當多的同名地名。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楊氏土司的中心其實是在遷移,人群也跟著遷移,習慣地把新地名以舊地名命名。比如遵義新蒲鎮有東高寨,而團澤鎮姚家溝也有東高寨,且地形相似。東高寨可以複製,那白錦堡是否可以複製呢?從這個意義上說,養馬城也可能是古代遵義眾多個“白錦堡”之一

深溪鎮龍江村黃家壩南側山地,百度地圖示為黃家堡,但當地人都不知道黃家堡的地名——它可能是宋代楊貴遷後裔由團澤鎮白沙井西遷之後的白錦堡,也就是後來楊軫遷往穆家川之前的舊堡、南宋楊價楊文時期復建播州時的白錦堡。

上一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36 字。

轉載請註明: 海龍屯往事之古堡迷霧:古代播州究竟有幾個白錦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