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上映至今已過十餘年,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意義

有人說,《讓子彈飛》稱得上封神之作,也有人說,這部電影是商業片和文藝片的完美融合。自從2010年上映至今,《讓子彈飛》已經過去了十一個年頭,但是,直到現在小編每次觀看該電影,都還會發現新的細節和意義。也許是過度解讀,也許是故弄玄虛,各位觀眾就當看個樂。

《讓子彈飛》:上映至今已過十餘年,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意義

電影剛開始時馬邦德在一輛被馬拉著的火車中疾馳前進,關於馬拉火車的典故出自清朝光緒年間,而那條鐵路也是中國第一條鐵路。據說,該鐵路需要經過清東陵,所以清廷到最後也沒同意使用火車頭。另外,清廷從20世紀開始的那一系列操作,也被人們笑稱為“馬拉火車”,其中包括廢除科舉、仿行立憲等等。

張麻子剛進城的時候,黃四郎作為大財主非但沒有出城相迎,反而叫人帶來了放著帽子的空轎子。張麻子見狀說了句來者不善,師爺回覆他說你才是來者。從這個簡短的鏡頭中,我們就能看出黃四郎與張麻子的對立。

《讓子彈飛》:上映至今已過十餘年,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意義

後來張麻子赴宴去了黃四郎家,黃四郎說在20年前曾見過張麻子。影片中那份任命書是1919年的日期,那麼20年前也就是1899年。張麻子此前跟隨過鬆坡將軍,松坡說的就是蔡鍔。蔡鍔去過日本,而從宴會上張黃二人對剖腹和介錯人的熟悉,也可看出一二。

張麻子剛進城的時候,花姐曾去接近他,並且說過“不好色的縣長不是好縣長”這句話,黃四郎提醒她說:“不要變成小鳳仙。”後來張麻子兄弟給百姓家發錢,黃四郎帶人來問老二老三收錢,結果是花姐替他們付的賬。這時候黃四郎又說:“你真的變成小鳳仙了。”

《讓子彈飛》:上映至今已過十餘年,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意義

小鳳仙是蔡鍔將軍的紅顏知己,她曾在北京掩護蔡鍔脫離袁大頭的監視。正因如此,蔡鍔才有機會回到雲南,發動了反袁的護國戰爭。而袁大頭也因此受挫,並在不久後去世。黃四郎之所以頻繁說起小鳳仙,就是在向觀眾表明誰是蔡鍔,誰是袁大頭。

《讓子彈飛》:上映至今已過十餘年,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意義

鵝城的百姓有個很明顯的特點,他們大部分人的髮型都是剪掉辮子後的披肩短髮。1919年我國已經爆發了五四運動,但是鵝城的縣長衙門卻還是清朝年間的樣子,百姓們跪下的時候嘴裡還是喊著“青天老爺”。這一切都在表明一件事,那就是民主和鵝城百姓毫不相關,乾隆年間設定的冤鼓藤蔓環繞,證明百姓長期受到壓迫但是無法申訴。

《讓子彈飛》:上映至今已過十餘年,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意義

張黃二人的決戰非常精彩,先是給百姓發銀子,接著給百姓發槍,最後再打仗。反觀鵝城百姓的表現也很精彩,他們先是拿著銀子用來打麻將,接著揹著槍打麻將,最後張麻子在街上喊的時候,他們還在打麻將。

正所謂朝廷迴圈往替,唯一不變的是百姓們麻木的內心,他們從來沒體會過熱血的感覺,反抗二字也在他們身上失去光芒。什麼時候百姓們開始有動靜的呢?是等到黃四郎失敗以後,百姓們才迫不及待地衝進黃家宅院。

《讓子彈飛》:上映至今已過十餘年,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意義

所以說,在這座小小的鵝城裡,縣長就是皇帝,想要伸張正義只能靠偶爾出現的“青天老爺”,下跪磕頭則更是家常便飯。

在小編看來,姜文拍攝《讓子彈飛》無非是為了傳述兩個字:信仰。面對權力和金錢,到頭來只有張麻子一人初心不改,但是卻沒人相信他本名叫“牧之”。信仰這個東西,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但是古往今來數千年,能真正貫徹信仰的終歸是少數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15 字。

轉載請註明: 《讓子彈飛》:上映至今已過十餘年,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意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