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案?他居然是大分裂時代的破局者?

大家好,我們的大龍貓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逆北
分裂時代,各種勢力對峙,容易形成死局。
解死局往往需要意想不到的“破局者”。
三國鼎立的破局者是司馬家族。
宋金西夏並立的破局者是蒙古鐵騎。
民國北洋時代的破局者是從兩廣出師的國民革命軍。
那麼,結束魏晉南北朝大分裂的破局者又是誰呢?
01
危險的大分裂時代
統一與分裂,是中國歷史最大的特點。
在元朝統一中國以前中國的歷史當中,分裂的時間要遠遠超過統一的時間,其中,從永嘉之亂到隋文帝滅陳的南北朝亂局,竟持續了三百餘年。
在漫長的大分裂時代,並非沒有試圖實現混一宇內大志的精英,前秦的苻堅、北魏的孝文帝、東晉的桓溫,南朝的劉裕和蕭衍,他們都想做“笑到最後的人”。
不過,由於南北方實力相近,各有長短,這種對峙的平衡,短時間內難以打破,所以這些人辛苦半輩子,大多落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
這樣的遺憾,到了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後,更加的明顯了。西魏一邊,以武川鎮戍卒為主體的鮮卑人軍官和關隴的地方民兵首領結合在一起,以宇文泰為首,形成了關隴集團的雛形。
東魏一邊,與宇文泰大力招兵買馬所不同的是,東魏的實際統治者高歡火併了老東家爾朱兆後,手中一度握有十萬餘鮮卑兵,不但如此,他還控制了中原大片產糧區,實力遠超出西魏。理論上講,高歡獨霸中原應該易如反掌。
翻案?他居然是大分裂時代的破局者?
無奈,宇文泰整飭內政,內部團結一致,而且還有山地河流作屏障,高歡西進屢番受阻,只得作罷。
黃河流域出現了兩個魏國,而在長江流域,當時的南朝梁則在中原混戰之時,達到了實力的頂峰。
這是活脫脫另一個“三國演義”。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三國相互制衡,也是最難短時間內實現統一的。
這是一個最大的僵局,三百年的大分裂形成的僵局,正讓人漸漸習慣“分裂”的現實。
局面如果這樣維持下去,中國歷史未來一千年的軌跡是否能保持“統一的慣性”尚且未可知。
秦漢雖是大一統王朝,可往前八百年是春秋戰國,往後三百年是魏晉南北朝,一統到底是“常態”還是“變態”,在當時看不易下結論。
僵局難解,亟需一個破局者。
02
糾結的侯景
南北朝的破局者又是誰呢?
有人說是宇文泰,沒有他的韜光養晦,南朝不會被削弱的那麼快,西魏也不會躲過那麼多次高歡的傾巢出擊。
翻案?他居然是大分裂時代的破局者?
▲宇文泰劇照
我不這麼看,固然,宇文泰的才華和胸襟沒得說,但是,在歷史的牌局中,他做的更多的是“因勢利導”,“逢場作戲”。
“啊,我贏了高歡那廝一陣,我得趕緊反攻一下,找點便宜”。
“啊,南朝內部不和,蕭衍的兒子們都想找我當幫手,沒問題,正好借你們的內訌,多搶人口和土地”。
所以,有時候,機會,或者說“天時”好像主動送到了宇文泰的面前,他伸手一接,就把他們都抱到了懷裡。
這也不容易。
可是,這些機會,又是誰給他的呢?
當然是破局者給的,這個人的名字,叫做侯景。
侯景本來也是北魏六鎮戍卒之一,據說還是羯人。六鎮之亂時候,他跟著大部隊左衝右殺,居無定所。後來,爾朱榮擊潰並接收了他們,侯景有謀略,有野心,迅速得到了爾朱榮的賞識,再後來,高歡滅掉爾朱氏餘黨後,對這個後起之秀也很器重,到了東西魏對峙之時,侯景直接被委以河南大行臺的重任。
侯景有野心,他絕不甘心做第二,但是高歡給他開出的條件和附贈的絕對信任,又讓他實在難以拒絕。於是,侯景想跟著高歡做番事業,他覺得自己最少也得把宇文泰逮住,來報答高歡知遇之恩。
可是,宇文泰還沒有被逮住,高歡卻匆匆撒手人寰,東魏的主要權力落到了他兒子高澄手裡。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侯景素來目無上級,算個什麼東西。高澄初嚐到權力的滋味,興奮不已,乾脆假借父親的名義,要侯景交出軍權,回都城聽封。
侯景怎麼說,也是從無數次權力層的明爭暗鬥中歷練過來的,怎麼會被這封假信輕易迷惑。但是,看破不說破,不如各做各。既然你都不信任我了,我也沒必要繼續給你賣命。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侯景想到了西魏跟南朝梁。
侯景想和宇文泰化干戈為玉帛,讓他幫自己一塊對付高澄一夥。
宇文泰說可以,然後派出軍隊和官員來試圖進駐他治下的土地。
侯景對此十分警惕,可屋漏偏逢連夜雨,高澄這邊也派大部隊來剿滅他,侯景左右為難——
投宇文泰,自己過去和他打過仗,而且現在來看,宇文泰不是想要自己,而是想要自己手中的河南地,因此絕對不能相信他的好心。至於投降東魏更不可能,好馬不吃回頭草。
老子投南朝去。
03
南朝內部崩潰
南朝梁武帝早就密切關注黃河流域的動向了,他跟周圍人說自己做過一個夢,夢到了自己實現了統一,而他做夢那天,侯景恰巧反了。
梁武帝相信,侯景的反叛。對自己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更何況此時侯景已經向自己發出了歸順的訊號。
梁武帝倒是大方,他不顧群臣勸阻,一面給侯景許以高官厚祿,一面派侄子蕭淵明統率大軍前去接應,幫他抵擋高澄的生力軍。
翻案?他居然是大分裂時代的破局者?
▲梁武帝劇照
結果,蕭淵明飯桶一個,剛一出戰就被北齊(原東魏)俘獲,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北齊主意識到這是個借刀殺人的好時機,於是提出和梁武帝做一筆政治交易——“你把侯景給我,我把你侄子還有那些俘虜兵還給你”。
北齊一方算定,倘若梁武帝答允,侯景絕不會束手就擒,他是一顆什麼時候都會引爆的定時炸彈。既然會爆炸,那就最好由自己點燃引線,炸在敵人的陣營。
梁武帝對於宗室素來無底線的寬縱,對於親侄子被俘,梁武帝更如百爪撓心,他也顧不得剛剛把侯景收降,面子上過不去,面對北齊使節的要求,連忙答允。最主要的是,這事還沒瞞著侯景。
“小侯同志啊,為了我家庭的幸福美滿,我即將出賣你”。
侯景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了,他在壽春積蓄實力,早就料到自己可能和梁武帝翻臉了,眼看對方把刀子伸向自己,侯景只剩下了一個念頭——
“反了,魚死網破,一鼓作氣,拿下建康城”。
不過話說回來,梁武帝出賣侯景,也是有底氣在的,他認為,侯景本來就是亡命之徒,手中兵力有限,現在寄人籬下,根本不可能是自己的對手。再者一說,自己不但手握重兵,還有長江天險,區區侯景,似乎不足為慮。
梁武帝想的都沒錯,可是他還是漏算了一點,那就是忽略了睡在自己身邊的赫魯曉夫同志——梁武帝的另一個侄子蕭正德。
蕭正德心裡一直有個疙瘩,梁武帝還沒有親兒子的時候,怕後繼無人,於是將他立為太子,後來有了親兒子了,他又把蕭正德還給了他原來的生父。
請佛容易送佛難,蕭正德馬上就要接近皇位了,一瞬間又被打回原形。他當然無法滿意,巧的是,侯景知道他的心思,而且答應幫他奪取皇位。蕭正德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侯景先勝一局。
由於南朝軍隊士氣低落,武備鬆弛,侯景一方又抱定有來無回的死戰決心,所以進展迅速,很快就攻到了建康城下。
掌管城防的,正是蕭正德。蕭正德一看盟友來了,連忙開城接應。
“侯景先生,快請進”。
侯景一路招降納叛,實力迅速膨脹,眼下又有了梁朝宗室肯協助自己,自然是如虎添翼,叛軍立即圍攻梁武帝所在的臺城。梁武帝沒想到局勢變得這麼快,連忙向在外地做封疆大吏的兒子們求救,可是,讓他感到失望的是,兒子們都答應的挺客氣,可真正趕來的援兵寥寥無幾。就是來了的,也是隔岸觀火,坐視城池陷落。
這是梁武帝在教育和約束子女上最大的失敗,到了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們想的不是如何給臺城解圍,而是盼著侯景能為自己殺掉更多同宗同族的競爭對手。
和蕭正德一樣,他們心裡也都惦記著南朝的皇位。
其中,梁武帝第七子、荊州刺史蕭繹的野心更大,心理也更扭曲,他不但要侯景把自己當父親和兄弟都消滅掉,還想聯絡宇文泰,讓他派兵來幫自己清洗競爭者。
翻案?他居然是大分裂時代的破局者?
▲侯景之亂示意圖
04
無心插柳柳成蔭
宇文泰的機會來了,關隴集團擴張的機會來了,宇文泰方面的大軍前後南下過三回,這三次,鮮卑軍不但把連同蕭繹在內的梁朝宗室成年男性繼承人殺死不少,還順手牽羊,佔領了荊州和益州,並在江陵扶植了一個以蕭詧為首的傀儡政權後梁。
西魏,或者說後來的北周真是撿了個大便宜,透過這幾次出兵,他們不但從根本上削弱了南朝,還給自己增加了人口與土地。沿長江上游居高臨下,威脅江南的態勢已然形成。而關隴集團能取得這麼大的成果,還得拜侯景所賜。
就在蕭繹邀請西魏出兵之時,侯景已經打破了臺城,梁武帝遭囚禁,後被飢餓折磨致死,他怎麼也沒料到,自己這樣一個旁觀北朝內鬥的局外人,竟然能把自己也坑進去。
翻案?他居然是大分裂時代的破局者?
▲蕭繹畫的《職貢圖》
佔領建康的侯景,先是給了之前開城迎接自己的蕭正德一百多天的皇帝體驗期,然後立刻將他誅殺,換了個更年輕的孩子來作傀儡皇帝。到了最後,侯景感覺老躲在幕後操縱朝局不過癮,乾脆自己也建國號漢,稱起了皇帝。
侯景當皇帝的結果,就是繼續蹂躪江南的沃土,在攻城的時候,他就喪心病狂的把老百姓推到最前面當擋箭牌,戰爭結束後,更是視飢寒交迫的平民生命如草芥。
侯景也知道自己得位不正,為了彌補自己權力來源的合法性。他向門閥大族丟擲了聯姻的計劃,結果被對方一口回絕。
敢拒絕?誰不聽話就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原先顯赫一時的門閥大族遭遇血洗。
侯景也知道,自己不能一味樹敵,還得尋找更多支持者,所以他一面厚待許多過去從北方逃來建康避難的北魏貴族,另一面則下令“解放奴隸”。
侯景不是林肯,他解放奴隸的目的可不是發善心,而是為自己贏得更多死心塌地的效忠者,鞏固自己的權力根基。
侯景這麼做,畢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局勢糜爛,他卻遲遲無法恢復穩定的統治秩序,到了蕭繹派大將王僧辯來攻打他的時候,侯景的軍隊一觸即潰,到了最後,他自己也落得拋屍街頭。
侯景死了,但是被他攪動的亂局仍然在持續。蕭繹的軍隊入城後把軍紀擱在一邊,肆意屠戮劫掠,讓本就遭受侯景折磨的百姓更加生不如死,他們對梁朝最後的忠心,也因此丟得一乾二淨。
蕭繹原想著自己擊敗侯景,能踏踏實實做南朝的皇帝。可是,宇文泰才不會輕易容忍一個不受其操縱的南朝君主,江陵城很快被西魏大軍打破,蕭繹被處死,取而代之的,則是蕭詧。
侯景之亂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梁朝宗室的骨肉相殘,也照出了南朝的真實實力。
翻案?他居然是大分裂時代的破局者?
▲侯景所控東魏十三州示意圖
修《梁書》的唐朝史官對侯景沒有好感,原因自然不難理解,“叛換本國”,“篡盜之心”,毫無君臣大義。
這種評價很符合唐初的政治正確,但是,侯景不道德,沒有廉恥心,難道引西魏兵屠戮骨肉的蕭繹就乾淨?坐收漁翁之利的宇文泰就代表正義和光明?難道那做著統一美夢、引狼入室的梁武帝,就沒有一分是咎由自取?
歷史沒有對錯,歷史有時候只看輸贏。
一場混戰,北齊損失了河南部分土地,南朝最富庶的下游地帶被打了個稀巴爛,連荊州都丟了個一乾二淨。
只有崛起中的關隴集團,才在這場混戰中,實現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閻步克先生講,南北朝亂局的出口在北朝,實在是目光如炬。
西魏後是北周,北周後是隋唐,那是“世界性的帝國”,引領東亞世界的格局。
也許,他們這麼風光,都得感謝這樣一個人——
他不講仁義,唯奉實用主義為圭臬,以一己之力攪動了如死水般的南北朝對峙僵局。
他是破局者侯景。
參考文獻:
姚思廉等撰《梁書》,中華書局;
司馬光等撰《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商務印書館;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閻步克《波峰與波谷》,北京大學出版社。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475 字。

轉載請註明: 翻案?他居然是大分裂時代的破局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