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悠悠,紅旗飄飄。在臨近國慶之際,毛主席邀請了自己曾經的老師和同學一同參加慶典。在眾多熟悉的身影中卻沒有找到主席青年時期的老師—張幹。毛主席不免有些失落,連忙詢問一位同志張幹先生的情況。
毛主席對張幹先生言語之間的關心引起了賓客們的關注,原來,這位張幹先生曾與毛主席有過一段“敵對”的過往。
逃學罷課,校長辭退
將時光機轉向1915年。當時,一戰爆發,國外局勢動盪,國內各派紛爭,軍閥混亂。舊中國的學生少了一點書生氣,多了些熱血莽撞。
那時候的毛主席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教育廳頒佈一條新規:從今年秋季起,每名學生需繳納十元學雜費。
這十元在那個年代是筆不小的數目,尤其對於一些窮學生來講更是一種負擔。
時任校長的張幹先生對這項新規是極力推行的,但卻遭到學生們的抵制。學生們不怕校長,認為這項新規有違“民主”和“平等”,便紛紛罷課逃學,甚至到街上發傳單,鬧出不小動靜。
這場轟轟烈烈的“抵張運動”就此開始,老師主任們也拿他們沒什麼辦法。
青年毛主席也加入了這場運動,膽大點子多的主席甚至提出來更好的解決辦法。他認為,僅僅是發宣傳單是起不到什麼效果的,群眾也不一定看得懂,他要做的就是把事情渲染得更容易激發“民憤”。
於是主席重新拿來紙和筆,親自書寫一份能夠擊中張幹先生要害的宣傳單。他用熱情飽滿的筆調義正言辭的控訴張幹先生的行為,“行為不當,教學失敗……”,“破壞平等民主……”。這份“驅張宣言”完成後又被其他同學發放到其他地方,確實對張幹先生帶了來不小的影響。
學生們鬧得不可開交,學校也不能正常上課。
張幹先生忍無可忍,召集其他同事開會宣佈開除包括青年毛主席在內的十七名學生。一些老師們紛紛勸解,認為學生雖有錯但本性並不壞,只要好好教育讓他們改過自新,便就會將大事化了。張幹先生於是撤掉開除,改為記過處分。
這下,所有學生都不滿意,繼續將事情發酵大,最後鬧翻,張幹先生不得不離職,離開了這群學校。
時光又回到慶典,當年幫毛主席等學生請求的老師王先生,現已成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王先生回憶起這段往事不禁感概萬千,彷彿這場鬧劇就發生在昨天。毛主席懊惱不已,自責道“趕走張先生是沒有必要的,他是校長,這規定不是他想不做就能不去做的,這十元學雜費的事也不能全部怪罪於他”。
主席問從前的老師張幹先生現在還是否教書,那位老師連忙回答:“在的,張先生一直在教書,現任一中學的數學教員”。
生活窘困,難以開口
從湖南省立第一師範離職後,張幹先生並沒有轉行,而是繼續去到別的地方教書。他現在還記得當年的青年毛主席,並且在得知自己當年的學生成為一國領袖後更是驕傲不已。
可開心之餘又有了擔心,因為他記得了自己曾用四十年積蓄購置田產一份,“這不就是會定為我是地主了嘛!”他嘆息道。另外,他之前還發給毛主席一封電報,勸他不要固執,應該赴約去重慶談判,這不就是又幫了蔣介石說話。
中年時要處分毛主席,老了又“幹出”這種事,張幹先生此時是擔心害怕又十分懊悔,於是常常陷入困境,生活上也窘迫不堪。曾有人讓他向毛主席寫信幫忙,張幹先生堅決不同意,可到獨自一人的時候又想拿筆寫下信,矛盾纏一身,無奈只好作罷。
不計前嫌,邀請盛典
又回到慶典。當年張幹先生的同事周老師向毛主席說起了張幹先生的處境,希望主席能夠幫一幫他,“他還是有自尊心的,又不想麻煩您,唉”。
主席聽後,連忙點頭:“為何不早說,有難處就要提出來,對張幹先生這種教育家,國家是應當要照顧的”。主席一番話語讓在座的老師同學十分感動。“張幹先生身上就是有種湖南人的韌勁,吃苦肯幹,兢兢業業”大家紛紛稱讚道。
幾天後,毛主席向湖南省主席致信,特准張幹先生和羅元鯤兩位古稀教育家予以國家補貼,每月都會給津貼大米若干,以此表示慰問之情。
在得知毛主席向兩位老先生給予幫助後,張幹先生立刻坐在書桌前,顫顫巍巍的寫下一封信,向主席表示感激之情。
主席收到信後也立刻寫了封回信,言語間滿是對老先生無盡的關切,字字溫暖人心。回信讓張幹不禁落下眼淚,之後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
在主席的邀請下,張幹於1951年的國慶參加了盛大的典禮。
師生相見,淚如雨下
遊園裡百花齊放,風景美如畫。在中南海豐澤園,張幹先生下車後見到了幾十年未碰面的主席。
毛主席熱切的迎上來同張幹先生握手,親切的向老師問好。張幹先生在看到主席後眼中含滿淚水,一遍遍說著“潤之”,“潤之”。
在飯店裡,毛主席和他聊起往事,“也怪我,當年我也虎得很,造成不少麻煩,只希望先生不再怪罪於我”,主席真誠說道。張幹先生聽後趕緊站起來想要鞠躬,主席抓住他的衣服道:“先生不必這樣,我知道你是不在意的”。在座的人聽後也笑了起來,氛圍好得很。
張幹先生從北京回到湖南後,成為省政府參事室的顧問。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薪酬足夠一家人生活。張幹先生也不辜負主席的苦心,和他在教書期間一樣盡心盡力的為國家做貢獻。
再後來,張幹先生身體愈加虛弱,偶有同主席來往書信。主席每一封信都及時回覆,還派人給張幹先生塞了份錢款,張幹先生不接受,最後耐不住派遣的人一番勸告,最終收下。張幹先生從病床上下來,趕緊鞠躬表示自己對國家的感激之情。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意識已經模糊的張幹先生還沒有忘記毛主席,嘴裡一遍遍唸叨“潤之”,“潤之”。
結語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代偉人的胸懷是堪比大海般廣闊。曾經年輕時的輕率莽撞,再到平易近人,真情意切的關心自己的老師,關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毛主席展現了令人欽佩和尊敬的胸襟與智慧。
無論何時,無論身居何位,每個人都應該對老師長輩懷有感恩之情,不忘初心,不忘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