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總被貶謫,是因為他耍小聰明且刻薄嗎?讀懂蘇東坡並不容易
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就算是被貶謫到了天涯海角的儋州,蘇軾都沒有忘記吃的這一項技能。他在這裡發現了不少好吃的,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生蠔。為此他還特地寫信給自己的大兒子蘇邁,表示生蠔太好吃,不要告訴別人。
導語:
東坡先生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文采出眾。他那種樂天派的性格和憂國憂民的品質,更是讓他成為後世楷模的重要原因。
不過很多人覺得蘇軾之所以各種被貶謫,那是因為他常常耍小聰明,而且說話實在是太刻薄了,那麼真相是這樣的嗎?
為什麼蘇東坡會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呢?其實是我們誤解了這一點,正是因為他直言不諱的性格,才顯得他更加可愛。
01蘇軾得罪王安石,是認為他變法過於極端。
北宋最大的一件事,那應該就是王安石變法了。當時宋神宗非常看好王安石,面對北宋貧困積弱的局面,他希望王安石能夠像商鞅一樣,做出實質性的改變。
王安石成為首相以後,將自己對變法的所有理解,一股腦地全部付諸實踐。一個人的想法總歸是有侷限性的,就算是一個團隊,如果獨自掌管朝政,也不免會有缺漏。
軾見安石贊神宗以獨斷專任,因試進士發策,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苻堅伐晉以獨斷而亡,齊恆專任管仲而霸,燕噲專任子之而敗,事同而功異"為問,安石滋怒,使御史謝景溫論奏其過,窮治無所得,軾遂請外,通判杭州。高麗入貢,使者發幣於官吏,書稱甲子。軾卻之曰:"高麗於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後受之。---《宋史》
可是王安石看不到這一點,他認為要想變法,就得徹底。為此他頒佈了很多法令,一次性全部實行了下去。
這可把北宋百姓給嚇傻了,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大的鉅變。一時間民間根本適應不了。而且執法者也不知道分寸,所以變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
所以王安石出面,將蘇軾給打發到外地去了。因為王安石的一意孤行,最終他得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手下人呂惠卿等人背叛了王安石,變法大業付之東流。
可以說如果王安石能夠放慢腳步,任用蘇軾這種理智型的人才,變法大業或許能夠得到實行。一旦變法成功,北宋的未來簡直不可限量。
02蘇軾得罪司馬光,是因為司馬光徹底廢除變法。
貶謫在外的蘇軾,其實也過了不少逍遙自在的日子。他在地方上的政績,足以證明,蘇軾不僅僅是一位大文豪,他更是一位懂得治理地方的父母官。
結果因為烏臺詩案,蘇軾差點丟了性命。等到司馬光這些守舊派上臺以後,蘇軾重新得到了重用,他從黃州團練副使,一路升遷,一直做到了翰林學士知制誥。
很顯然司馬光是比較看重蘇軾的才華的,當年司馬光和歐陽修都非常欣賞蘇軾。這回蘇軾按道理是要飛黃騰達了。
軾曰:"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三代之法,兵農為一,至秦始分為二,及唐中葉,盡變府兵為長征之卒。自爾以來,民不知兵,兵不知農,農出谷帛以養兵,兵出性命以衛農,天下便之。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法,實大類此。公欲驟罷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罷長征而復民兵,蓋未易也。"光不以為然。---《宋史》
可是蘇軾又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了,那就是懟。當時司馬光是守舊派領袖,他們認為變法就是有違天道,應該要遵循老祖宗的所有規則,所以就將變法的所有法則都給廢除了。
這等於說王安石變法徹底宣告失敗,當時是宋哲宗年間。這一段時間,蘇軾上奏司馬光,認為他這麼做太極端了,變法雖然有過分的地方,但是也有好的地方。
蘇軾認為應該取長補短,將變法中好的部分保留下來,這麼一刀切的做法,絕對不適合當時的北宋。
蘇軾的這番建議,遭到了司馬光的強烈譴責,他認為蘇軾已經成為了王安石一黨,所以司馬光將蘇軾再次貶謫出去。
03蘇軾得罪宋哲宗,是因為名氣太大了。
得罪司馬光還算是好的,畢竟司馬光也算是君子。被貶外出的蘇軾還能成為杭州太守,屬於封疆大吏了。
可是司馬光去世以後,新黨人重新執掌朝政,他們對蘇軾可就沒有那麼手下留情了。他們將蘇軾從杭州一路貶謫,相繼貶謫到惠州、儋州等地。
為此蔡京等一批奸臣擔心蘇軾搶了他們的風頭,所以也在宋哲宗耳畔煽風點火,說蘇軾的名氣太大,大家認為他肯定要做首相。
八年,宣仁後崩,哲宗親政。軾乞補外,以兩學士出知定州。時國事將變,軾不得入辭。既行,上書言:"天下治亂,出於下情之通塞。至治之極,小民皆能自通;迨於大亂,雖近臣不能自達。陛下臨御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群臣接。今聽政之初,當以通下情、除壅蔽為急務。臣日侍帷幄,方當戍邊,顧不得一見而行,況疏遠小臣欲求自通,難矣。然臣不敢以不得對之故,不效愚忠。”---《宋史》
這麼一來宋哲宗可就不高興了,官員的任職那是皇帝的權力,哪裡輪得到這幫人說三道四的?所以蘇軾就沒有被派遣回來。
後來宋哲宗去世以後,宋徽宗上臺大赦天下,蘇軾這才有了重返中原的機會。可憐蘇軾漂泊半生,只願在常州終老,結果船剛到常州,他就病死了,享年65歲。
總結:蘇軾的人生觀中,吃是不可以講究的。
不管走到哪裡,蘇軾都很樂觀,為什麼如此樂觀呢?其實離不開一件事,那就是吃。蘇軾對吃的研究簡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可見蘇軾被貶謫的這一路上,其實他並不寂寞。各種美食伴隨在身旁,就算人生遭逢艱險,他也能夠挺過來。
參考資料:《宋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