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真是不一樣了。
現在和 10 後的小朋友們提起「 公益 」,他們能跟你講得頭頭是道。
十個人裡得有六個當過小志願者,剩下四個則是捐過舊衣服。甭管是網際網路種樹,還是朋友圈募籌,個個都參與過。
也難怪,畢竟現在公益渠道這麼多,想了解、幫助有困難的人,還真不是件難事。
開啟 B 站,
也能看到嗶哩嗶哩公益的板塊 ▼
但這幫小朋友肯定不知道,十幾年前,我們 90 後接觸公益的方式,都是透過央視的公益廣告。
那時候也沒有智慧手機,每天 17 : 00 準時守在 CCTV 少兒頻道,收看《動漫世界 》和《智慧樹 》等電視節目,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
一個個少兒節目中間呢,就會穿插著各種公益廣告。
這些公益廣告從來不說教,而是用引人入勝的劇情 + 故事,讓年幼的我們對公益耳濡目染,有的甚至比動畫片還好看。
當初看《 環保劍 》,
就總出現下面這個公益動畫 ▼
要說誰是公益廣告裡的爆款王,那一定非《 媽媽洗腳 》莫屬。
當年這條 45s 的廣告,甚至在全國掀起了一股 “ 洗腳熱潮 ”。以至於,誰要是家裡孩子多,晚上回家都穿不上襪子,輪著洗。
不少學校,也都因為這個廣告,把 “ 給家長洗腳 ” 加進了家庭作業裡。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廣告雖然只有短短几十秒,卻能把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交代清楚,還配有起承轉合的劇本結構,可謂十分用心,不服不行。
光是看動圖,
就已經想起臺詞和 BGM 了 ▼
而且,類似的經典公益短片,當時是真沒少拍,每個都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 功德比賽 》系列,想必大夥也相當熟悉。
鯽魚在寫這段的時候,腦袋裡就全都是 “ 球進啦 ”、 “ 公德比賽,今天起正式開賽 ”。
記性好的差友,估計整篇臺詞都能背下來。
為啥這些公益短片,能歷經十幾年,還是如此深入人心呢?
個人覺得,主要也是因為拍的太扎心了。
比如一車的冷漠的人,沒一個給步履闌珊的老人讓座,電視另一邊的觀眾看著都揪心。
還有至今都不忍回看,當時觸動了無數人的《 常回家看看 》,簡直看一遍哭一遍。
幼小的鯽魚,也是因為這個廣告,才知道原來還有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
不誇張的說,現在 90 後、00 後所形成的價值觀,跟這些童年公益短片有很大關係。
只是隨著我們長大,看電視的人慢慢變少,這些公益廣告也逐漸淡出了視線。
在 B 站央視公益廣告合集的評論區裡,就有人感慨,如今已經很少再看到這樣的內容了。
似乎,隨著內容載體的改變,公益短片的減少,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
鯽魚因為看到了上面那位老哥的評論,甚至還難過了一小段時間。
直到某天,我在 B 站刷到了一個叫「 鄉村教師日記 」的 UP 主。
她姓丁,是個在鄉村教書的年輕女孩。
影片拍攝裝置通常只是一臺手機,沒有什麼分鏡指令碼,更別提剪輯技巧了,頂多配上點 BGM 。
內容,則是自己與留守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卻幾乎每個影片,都能達到 100w+ 的播放量。
圖源 B 站:鄉村教師日記
看了半天「 鄉村教師日記 」,鯽魚突然悟出一個道理 ——
原來公益內容並沒減少,只是它現在變得太親民了,以至於我們還沒反應過來。
因為公益內容的創作者,已經從專業的影視團隊,延伸成了投身於公益的普通人。
丁老師的影片裡沒有博同情,更沒有賣慘。
有的只是愜意輕鬆的鄉村氛圍、和老師學生之間的三兩小事。真實又接地氣,非常有感染性。
觀眾偶爾也能看到不愛學習的問題學生,或是心裡有陰影、不敢與人交流的留守兒童。
丁老師則時而化身暴躁班主任,時而循循善誘,溫柔且耐心。
而彈幕評論區裡,有的人因為看到了留守兒童的困境,就想自主發起捐助。
有人則是受丁老師的影響,也同樣走上了鄉村教師的道路。
這樣的影片內容釋出出來,達到如此效果,某種意義上來說 ——
難道不就是這個時代的 “ 公益廣告 ” 麼?
而且,除了丁老師以外,B 站還有許多的 UP 主,都在加入公益影片行列。
像譚 Sir,就把螢幕從《 譚談交通 》搬到孩子們的教室中,為大家科普道路安全知識。
圖源 B 站:愛德基金會
羅翔老師,也會配合生動有趣的動畫,為農村小朋友們科普法律知識。
並教會大家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壞人“ 張三 ”的侵害。
圖源 B 站:羅翔說刑法
B 站的社群氛圍彷彿有種魔力,能讓一個個公益影片創作者不再孤單。
從一個人默默戰鬥,變成了一群人抱團前行。
而公益內容的製作門檻,也不再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不需要專業的拍攝裝置、剪輯技術,只是隨手的分享,就可以十分令人動容。這讓所有群體,都能勇敢地拿起手機,記錄自己積極向上的生活。
慢慢地,形成了一種良性迴圈。
圖源 B 站:努力生活的菜老師
他們可以是去鄉村支教的老師;
可以是身患疾病,卻樂觀生活的普通人;
也可以是被抑鬱症困擾,仍鼓起勇氣傾訴的中學生。
作為觀眾,我們則看到了更多個體,看到了更多截然不同的人生。
圖源 B 站:可以去你家嘛
而且,B 站也始終都在扶持公益相關的內容。
隨著公益影片越來越多,不少觀眾被故事感動,第一反應,就是想為弱勢群體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卻苦於沒有援助的渠道。
於是,B 站最近就上線了「 嗶哩嗶哩公益平臺 」。
截至目前,包含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行業知名公益機構,已經上線教育助學、人文自然、濟困救災等 30 個籌款專案,超過 2 萬人次匯聚善意。
我們可以直接透過公益平臺,為偏遠地區的小朋友送一份愛心包裹;
也可以憑藉捐助,支援貧困尖子生順利完成學業;
甚至,可以為保護瀕危動物貢獻力量。
除此之外,B 站還將以影片、專欄投稿的方式,跟進被資助專案的進度。
慈善捐款的去向,也會及時在專案頁面披露出來。
這樣做,不僅能為捐助方、受助方提供保障,也將雙方更緊密地聯絡了起來。
由於剛上線,所以部分功能看起來難免有些單一。
但反饋建議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方便我們隨時提出建議。
差友們如果看完有什麼好的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聊聊,說不定就被採納了呢。
不得不說,鯽魚十分看好 B 站做公益平臺這件事。
因為影片內容,本就是展現弱勢群體真實生活,最生動有效的方式之一。
而且很多 UP 主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聯動這些 UP 做公益,一定會被更多人看到。
這時,一個官方公益平臺的出現,就能讓公益捐助更便捷。整個活動,也能形成更好的閉環。
圖源 B 站:盜月社食遇記
最主要的,還是 B 站對公益始終都有一股勁兒。
從一直投入鄉村教育,陸續扶持了 4 所嗶哩嗶哩小學,到前陣子的殘障人士專屬直播間(之前還寫過這事,點藍字就能看),以及積極參與武漢疫情、河南洪水等事件中,就能窺見得到。
而差評,也一直都在公益上探索。所以我們同事康康,也曾親自前往嗶哩嗶哩小學,為山區孩子們帶來力所能及的幫助。孩子們生活得到了一點改善,我們也因為這次經歷獲得了成長。
這些不是什麼噱頭,能看出來 B 站確實想把公益做好。
圖源 B 站:康喲喂
今天這個公益平臺還略帶青澀,乍一看有很多需要完整的地方。
不過憑藉 B 站天然的內容屬性,加上投身於公益的創作者越來越多,想必未來也會逐漸壯大成熟。
而鯽魚希望看到的,是更多人能做這樣有意義的事,不要讓公益,都變得短平快。
畢竟,公益很容易變成「 做過了,就忘了 」的事。
但是一段接地氣的記錄、跟進影片,卻能牢牢印刻在腦海中,也能讓我們離公益,不再那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