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部闡述中央“雙減”《意見》出臺背景:義務教育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由 聞人海瑤 釋出於 經典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7月24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部同日發文闡述《意見》出臺的背景和過程,表示現在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還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一些問題導致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嚴重對沖了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教育部表示,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深入開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現在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還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一方面是學生作業負擔仍然較重,作業管理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訓仍然過熱,超前超標培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一些校外培訓專案收費居高,資本過度湧入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培訓機構“退費難”“卷錢跑路”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導致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嚴重對沖了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社會反響強烈。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雙減”工作作出了重要決策部署,要求從政治高度來認識和對待,從體制機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在《意見》起草過程中,起草組先後赴北京、上海等地進行實地調研,召開了部分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同志、中小學校長、教師、家長、專家和培訓機構代表座談會,摸清基本情況,並迅速梳理了近幾年來校內學生減負工作,開展了10個省份100個區縣1.86萬家培訓機構、68萬名學生和74萬名家長的大資料評估,對校內和校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做好研判,搞清因果鏈,理清責任鏈,弄清路徑鏈。《意見》的主要政策經過充分論證,廣泛吸收採納了各方的意見建議。《意見》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透過,於近日印發。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編輯/高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