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也被稱為域外中國學。自18世紀以來,中國文化的魅力便遠播歐洲,讓西方人為之傾倒。然而自晚清以來,國家積貧積弱,中國逐漸被列強視為一個落後、野蠻的國度。
19世紀70年代以後,數十萬華工被西方資本家誘騙到美國,充當廉價勞動力。由於中國勞工吃苦耐勞、人力成本很低,因此大大沖擊了本地的勞動市場。當時美國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很高,美國政府與資本家趁機將之歸咎於華工,使得華人在美國幾乎沒有立錐之地。為此,美國政府還特意釋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排斥某特定種族的法案——排華法案。而這個法案一直持續到1943年才被廢除。
就這樣,自詡為自由之邦的美國,成為了華人的地獄。為美國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和犧牲的華工,成為了過街老鼠,飽受迫害。然而就在這做黑暗的時刻,一個漢學研究的重鎮卻出現在全球知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漢學系,猶如一道曙光,刺破了無邊的黑暗,為中國人正了名,也讓中國文化走向了世界。而漢學系的建成,卻必須歸功於一個小人物——義士丁龍。
丁龍,廣東人,出生於1857年,18歲被賣為豬仔,漂洋過海到了美國。到了美國後,丁龍參與了美國大鐵路的修建工作。工作中,丁龍勤勤懇懇、吃苦耐勞,博得了老闆卡本蒂埃先生的喜愛。
卡本蒂埃出生於紐約,本是一個狡猾、市儈的富商、冒險家。1847年,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黃金,卡本蒂埃立即前往加州,從事鐵路生意,很快便發了大財。此後,卡本蒂埃還花費巨資修建了一個全新的城市——奧克蘭市,成為美國西部的傳奇人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富商,卻與一位貧窮、獨身的華人僕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出於對丁龍的賞識,卡本蒂埃讓他告別了辛苦而危險的修路工作,任命他為自己的貼身男僕。卡本蒂埃脾氣暴躁,喝完酒就會打罵僕人。一日,卡本蒂埃喝得酩酊大醉,大發脾氣,竟趕走了屋內所有的僕人。
酒醒後,卡本蒂埃發現偌大的別墅內空無一人,感到不知所措。這時,丁龍卻出現在了他的身旁。卡本蒂埃問:“你為何不像其他僕人那樣離我而去?”丁龍回答:“我國的先賢孔子曾說,受人之託,忠人以事,一旦跟隨某人,就應盡忠職守,不應隨意離開”。
聽了丁龍的話,卡本蒂埃十分感動,他第一次聽說中國有位名叫孔子的大賢者。同時,卡本蒂埃也意識到,在孔子的薰陶下,就連丁龍這樣一字不識的男僕,也能變得高貴無比。從此,卡本蒂埃不再將丁龍視為僕人,而將他提升為自己的管家。
其後,丁龍跟隨卡本蒂埃多年,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889年,丁龍隨卡本蒂埃回到紐約老家。當時,很少有中國女性移民美國,而美國政府又限制當地婦女嫁給華人,因此丁龍和其他華工一樣,都終生未娶。生活中,丁龍生活簡樸,幾乎將每一顆銅板都積攢了起來。到了晚年,已經有了數目可觀的財產。
數年後,丁龍決定退休,回到中國老家。臨別前,丁龍突然對卡本蒂埃說:“我希望你能答應我一個請求!”卡本蒂埃原以為丁龍會向自己要一筆退休金,而實際上他早就為這位忠實的僕人準備了一大筆錢。然而丁龍卻說:“我希望將我的畢生積蓄捐給一所美國知名大學,建立一個漢學系,讓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丁龍的請求讓卡本蒂埃吃了一驚。當時丁龍攢下了1.2萬美元,在當時這是一筆鉅款,按當時的官方金價,1美元可以兌換1.37克黃金。憑著這筆錢,丁龍可以在中國買田地、娶妻子,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高貴的丁龍卻只想讓自己祖國的文化,博得世界的瞭解和尊重。
前文也說到,卡本蒂埃本是個市儈的人,但丁龍的請求卻激發了他的高貴本性。他欣然同意了丁龍的請求,他立即聯絡了自己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將丁龍的積蓄盡數捐出。對於普通家庭來說,1.2萬美元非常多,但要在知名大學營建一個系,卻是杯水車薪。然而卡本蒂埃卻慷慨解囊,賣掉自己在曼哈頓的房產,先後捐資37.5萬美元,最終將美國漢學重鎮——哥倫比亞漢學系建立了起來。
隨後,丁龍的事蹟漂洋過海,傳到了當時執政者慈禧太后耳朵裡。隨後,慈禧和李鴻章分別向哥倫比亞大學捐贈了數千本圖書。自哥倫比亞漢學系建立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一直是西方漢學的重鎮,出了不少可貴的成果。而胡適、傅斯年等學術大家,皆在這個繫留下過足跡。
然而可惜的是,自1905年以後,丁龍的線索就徹底中斷了。他到底乘坐了哪一艘輪船,在中國哪一處港口登陸,我們都一無所知。這位無名的英雄,竟就這樣湮滅於時間的長河,從此默默無聞。
到了1995年,中國籍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王海龍無意中聽說了華工丁龍的故事,在驚歎先人的義舉之餘,他決心將這位無名英雄挖掘出來。然而有關丁龍的資料實在太少,結果處處敗北、落荒而逃。但是在漢學系的一個角落裡,王海龍突然發現了一張紙條,而這張紙片正是丁龍捐資給哥倫比亞的證明。這張紙片寫道:
這一發現讓王海龍欣喜若狂,隨後他再接再厲,發掘出完整的丁龍的傳奇故事,這是一個普通人的史詩。丁龍,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在中國飽受欺凌、中國人飽受歧視的時代,表面卑微的丁龍卻以自尊自強不自棄的精神,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當丁龍的故事傳回國內後,在海內外華人中激起了熱烈的反響。很多人,包括筆者都感動的熱淚盈眶。王海龍感嘆:丁龍的故事乍看上去有些不可能、不可信和不可知。像是神話,卻是現實。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渺小,但人的意志不死。而這種精神,正是中國絕境重生的、不竭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