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3月3日,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院長殷紅梅今年帶來了《關於以民族民間文化為載體,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議》。
殷紅梅在建議中說道,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具有共同地域、歷史文化、心理基礎和經濟生活的政治共同體,民族民間文化進課堂可以讓學生成長過程中體驗多元、認同一體,這也是民族團結教育的一種路徑。
許多地方已在嘗試將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作為素質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內容整合進學校。殷紅梅以貴州為例,2002年貴州省出臺《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明確提出中小學應該將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作為素質教育的內容。此後,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廳等部門先後印發《省教育廳、省民宗委關於在我省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教育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檔案,推動學校民族民間文化教育。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在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中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教育的學校已經超過了2000所,先後評選出106所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教育省級專案示範校,培養了100個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名師。“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教育廳和貴州省民委還聯合建設了72所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專案學校。
“威寧縣海邊街道中心幼兒園,開發了草海環保、本地民族文化及特色飲食三個主題的園本課程,配合課程創設了頗具(彝族、回族、苗族、草海)特色的主題環境。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開設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少數民族音樂、少數民族藝術等專業,貴州師範大學設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二級學科碩士點。”殷紅梅在建議中列舉了多所學校依託地域、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教育的多樣化探索。
不過,殷紅梅表示,在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基層學校對優秀民族民間文化進入校園仍然認識不夠深入;缺乏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師資和專業性的指導,學校透過購買相應社會服務解決專業性時,又缺少對民族民間文化師資隊伍的考評機制。
殷紅梅建議,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理論研究,建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發展目標的民族民間文化課程體系、教材體系、育人機制與環境。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堅持培訓為主外聘為輔,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建全民族民間文化藝人、服務機構進校的遴選與考核管理辦法。建立民族教育專家智庫。三是探索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相關專業,培養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人才,讓廣大教師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堅定的擁護者、宣講者和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