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嚴管校外培訓當“空調”

  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絕不是一次心血來潮的專項整治,而是要給行業定方向、立規矩。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明白,只有擺脫價格戰、虛假宣傳等頑疾,才能健康發展,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校外培訓機構最近比較慌。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會議還明確提出嚴禁校外培訓機構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 

  條條說到了家長的心坎裡,也打在了校外培訓機構的“七寸”上。然而,目前還有部分機構心存僥倖,也有家長猜測,會不會“雷聲大、雨點小”,嚴管成了“空調”,只吹風、沒動靜? 

  這種僥倖心理和猶豫觀望可以收起來了。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絕不是一次心血來潮的專項整治,而是要給行業定方向、立規矩。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明白,行業野蠻生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接下來將是規範發展的成長期。 

  早在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就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提出要以建立健全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機制為著力點,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範有序發展的長效機制。從2018年起,多部門聯合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專項整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線上培訓機構在資本推動下迅速擴張。企查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約有45.4萬家教育培訓相關企業,僅去年就新註冊了8.25萬家,為近10年來最高。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家培訓機構都是用家長的錢包“養”起來的。然而,他們回報學生和家長的,卻是越來越嚴重的焦慮販賣,越來越拔高的學習內容,以及越來越明目張膽的虛假宣傳。問題屢禁不止,還有愈演愈烈之勢,以致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校外培訓機構話題備受關注。 

  對比中央深改委兩次會議精神可知,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力點已調整為內外聯動。特別是此次會議“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藉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等提法,明顯看出話說得更重,問題點得更透,提出的措施更系統。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有望改變“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狀。 

  校外培訓市場未來怎麼發展,不僅要領會新提法,還應留意新措施。 

  就在中央深改委此次會議的同一天,北京出臺了《北京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要求預收費機構採用銀行存管模式開展資金監管,存管資金撥付須與授課進度同步、同比例。此舉顯然有助於防止培訓機構捲款跑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訓機構挪用學費進行無序擴張。業內普遍認為,這一思路可成為範本,向全國推廣。 

  此前,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管局還發布了《教育培訓行業廣告發布重點內容提示書》,嚴格限制行業廣告投放。市場監管總局及北京、重慶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多次頂格處罰校外培訓機構,讓全社會收到了“動真格”的資訊。 

  整頓行業亂象,無疑有利於行業長遠發展。這些年,為了讓使用者數、復購率等資本重視的指標好看一點,培訓機構同樣在“內卷”。比如,2020年培訓機構營銷支出佔收入比重普遍在30%至50%區間,個別機構的這一比重竟高達81.6%,收支如此畸形,企業談何發展? 

  只有擺脫價格戰、虛假宣傳等頑疾,校外培訓機構才能健康發展,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教育行業要培養千家萬戶未來的希望,決不能讓資本決定孩子學什麼、怎麼學。 佘 穎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09 字。

轉載請註明: 莫把嚴管校外培訓當“空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