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在“芙蓉國裡”的“格桑花”

“雪山啊閃銀光,雅魯藏布江翻波浪。驅散烏雲見太陽,幸福的歌聲傳四方……”近日, 63名湖南民族職業學院西藏部應屆畢業生走進領袖故里、紅色革命搖籃發源地,接受紅色洗禮。“每年畢業季,學院西藏部都要組織應屆畢業生來到韶山,在毛澤東銅像前宣誓,再回到家鄉,用蠟燭精神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當好人梯,甘做鋪路石。”湖南民族職業學院西藏部主任、學前教育學院副院長陳曉介紹。

綻放在“芙蓉國裡”的“格桑花”

校園文化亮風彩

多年來,學院始終貫徹國家民族教育思想,將民族團結事業與學校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創出了一條不可複製地為少數民族培養師資的心路……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位於八百里洞庭腹地,在原岳陽師範學校基礎上獨立升格的國家公立高等職業院校。1993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國家教育部批准開辦內地西藏班,新疆班。據統計,28年來,學校為西藏、新疆自治區培養了近萬名中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近十年來,藏族學生中先後有40多人次獲得國家、省、市校各級獎學金;120多人次獲得省級“優秀畢業生”或“優秀幹部”稱號;700多人次在省以上各種比賽中獲獎或報刊發表文章、作品;1300多人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有120人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援藏先進單位”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是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目前,學校現有成建制的內地西藏學生五年制大專班11個,青海中職幼師班1個,共500多人。同時,學校民族文化人文景觀豐富:蒙古族風格的運動場、侗族風格的風雨橋、徽派建築的學生公寓、食堂、藏族風格的培訓中心等,上面都有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標示,讓遠離家鄉的學生們倍感親切,感覺家鄉就在身邊。

精準施策強管理

西藏、新疆等地少數民族來內地學習,是國家教育援藏、援疆工作的重要內容。多年來,學校以“做精教師教育,做強職業教育,突出民族特色”為宗旨,堅持從校容校貌、學生構成、專業與課程設定、人才服務面向等方面打造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職業院校。

綻放在“芙蓉國裡”的“格桑花”

為加強民族團結事業及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學校透過思政課向學生宣講民族政策與團結的意義,每年組織1至2次民族教育專題講座,從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典型引領,發揮標兵、班團幹部的作用,召開優秀學生典型表彰會並寄發喜報給家長,提出 “班團幹部一幫一,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口號,高年級幫帶低年級、幹部同學幫帶普通學生,形成你追我趕、奮發向上、共同進步的良好態勢;去年11月,學校成立全國第一個西藏學生寢室黨支部,對黨員學生提出了“我是黨員,向我看齊”的工作和行為標準,定期開展“聽黨課,跟黨走,民族團結手拉手”的黨員日活動,發揮學生黨員的表率作用;學校開辦專門的西藏餐廳,嚴把衛生關,保障西藏學生能吃得好、吃得安全,讓學生、家長都感到很滿意;定期為學生體檢外,還注意給學生講解健康衛生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增強身體素質,自西藏班開辦以來,沒有因學生的身體疾病而造成不良後果,也沒有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沒有出現一例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的事故,讓學生們全方位得到親人般的關懷。

教學模式多緯度

一切圍繞民族團結進步,一切圍繞民族和諧發展。28年開辦內地西藏班的豐富辦學經驗,讓學校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模式。教師經常談話。西藏班輔導員按照1:50的標準進行配置,24小時跟班。多年來,西藏班輔導員、任課教師堅持下教室、下寢室,與學生促膝交談,每年新生到校,班主任都是全天候與學生在一起,透過交談、交心,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消除學生心理隔膜;“導師”定期輔導。由於地域教育差異,內地西藏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根據這一情況,每年新生到校,學校安排專業教師認真當好導師,按照“分類輔導、分期培訓、分步提高”的原則,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果;師生互結“對子”。藏漢文化的差異性是學生隔閡產生的原因之一,為了消除這一隔閡,學校實行混合住寢、一起上課、一起交流,並透過“一對一結對幫扶”的活動,逢年過節把學生接到家裡共度佳節,購置一些生活用品,既使學生感受家的溫暖,又使學生融入地方文化。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未來,學院將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把內地中職班辦成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西藏工作的視窗,讓學生把紅色思想帶回西藏,藏心跟黨走,建設美好新西藏。也為我國教育援藏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湖南民族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學前教育學院院長王志平說。(圖/譚宗佑 文/李湘蓮 陳黎明 )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47 字。

轉載請註明: 綻放在“芙蓉國裡”的“格桑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