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宋仁宗專寵十四年的張貴妃,為保住地位,看看她令人歎服的手段
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清平樂》依然在熱播中,很多朋友因為張貴妃“恃寵而驕”,對其憤恨不已,甚至不忍心再繼續看劇。
要說張氏確實有著可憐的身世,其父親為進士及第,本來好日子就要到來了,不巧的是任命剛下來,在準備去蜀中赴任的時候,死在了開封。她母親曹氏無力撫養兩個女兒,便在張氏八歲那年,曹氏將她姐妹兩個一起送到了宮中,後來兩人均被宋仁宗納入後宮。
在十六歲那年,張氏被宋仁宗臨幸,幾乎在一年的時間內她實現了三級跳,被封為修媛,此後直至她死亡,在這十四年間,一直受到宋仁宗的寵愛。
那麼,張貴妃是如何保住自己十四年專寵地位的呢?
如果僅僅靠她擁有的那副好看的皮囊,顯然太小看她了,畢竟,宋朝嬪妃是在全國海選的,它的選秀機制能保證姿色上乘者入宮。比如宋仁宗當年的“初戀”遂國夫人,她就是因姿色冠絕蜀中而被送到京城的,也就是說,但就皮囊論,張貴妃並不具備絕對優勢。
其實,張貴妃是個聰明人,她八歲入宮,對於宮中各項制度熟稔於心,在宮中待了這麼多年,裡面的很多下作手法亦是駕輕就熟。
概括的說,為了在後宮住的穩當些,她主要採取了兩個手法。
一、打擊曹皇后
歷朝歷代的寵妃與皇后,其關係多為勢同水火。
關於鬥爭策略,古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互為表裡”即是其中一種常見的經驗。
關於“表”,張貴妃對曹皇后採取了正面硬扛的態度。
某年,後宮裡一個小宮女與某士兵墜入愛河,兩人做了“苟且之事”。不巧的是,這事兒被人發現了。
這小宮女哭哭啼啼的去找張貴妃,想讓她在宋仁宗那吹下枕邊風。
宋仁宗覺得這其實沒什麼,所謂“食色,性也”,至聖先師都這麼說,就打算放過他們兩個。
實際上,至於如何懲罰,應該是曹皇后說了算,張貴妃此舉就有干預後宮的嫌疑了。
對此,曹皇后看的再明白不過,這事兒要真是按照張貴妃的意願來,以後內侍犯了錯不都去找她了?我這個皇后還怎麼正位中宮?
念及至此,“後具衣冠見帝,固請誅之”,宋仁宗知道曹皇后的性子,咱啥事都要按規矩辦,沒必要為了張貴妃而壞了制度。
在張貴妃最得意的時候,她甚至想用曹皇后的儀仗,不過,宋仁宗最終以“國家文物儀章,上下有秩”為由拒絕了她,畢竟,大宋的那幫諫官可不是說說就完事的。
其實,張貴妃更注重的是“裡”。
曹皇后雖然不受宋仁宗寵幸,但是她有一個養女,名叫範觀音,在宋仁宗那邊也算是受寵,張貴妃覺得,這才是她面臨的實質性威脅,因此,心裡一直盤算著怎麼把她除掉。
慶曆七年(1047),京師大旱,張貴妃開始做文章了。
宋仁宗“祈雨甚切,至燃臂香以禱”,宮女、宦官皆是如此,不過,老天爺依然滴雨未下,“天意不答,上心憂懼”。
張貴妃的養母賈成,宮內侍從稱為“賈婆婆”,威動六宮,宮人為了巴結她,都認她為姑,就連大臣賈昌期都與之連宗。
賈婆婆就私下找到賈昌期,讓他上疏放一批宮人出去,丞相亦是“請出宮人以弭災變”。
宋仁宗覺得可行,就同意了。張貴妃順勢說道,“非出所親厚者,不能感天意”,曹皇后無奈,在這種事上她不敢挑戰眾人的觀念,作為中宮之主,她只能“出其養女以率六宮”,範觀音就這樣被逐出了宮外。
在這場較量中,曹皇后可謂是吃了啞巴虧。
不過,張貴妃一方也是損失慘重,因為賈昌期被外放了。
範觀音離開皇宮後,老天並沒有下雨。
宋仁宗就問臺官李柬之怎麼回事,答曰“惟冊免未行耳”。按照慣例,天災異象的時候,宰執往往要面臨被罷免的下場,賈昌期就成了這次求雨不成的倒黴蛋,“是夕鎖院,賈氏營救不獲,時相判北京,雨遂霔”
出於“固寵”目的,宋朝後宮出現了“養女”的現象,當自己姿色、子嗣等條件弱於競爭對手的時候,往往會用“養女”完成自己無法勝任之事。張貴妃此舉可謂是對曹皇后的一輪暴擊,有利的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二、聯合外朝
曹皇后出身真定曹氏,其祖父曹彬為北宋第一名將,為大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當年在宋仁宗廢掉郭皇后之後,本著“德、閥”並重的原則,在朝臣及宋仁宗的小娘娘(宋真宗)章惠皇后楊氏的堅持下,曹氏才被立為皇后。
可見,曹皇后本身就是北宋頂級門閥之後,且又獲得外朝臣子支援,也就是說,她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面對這樣的皇后,張氏壓根兒就不是人家的對手,說句不誇張的,曹皇后廢掉她,和碾死一隻螞蟻一樣輕鬆。
面對這樣的局面,張氏急切的想培植起自己的勢力,有了“朋友圈”,在關鍵時刻別人才會替你說話。
那麼,張貴妃的“朋友圈”在哪裡呢?
其實除了以她伯父張堯佐為代表的外戚,她還對當朝重臣採取了拉攏之策。
文彥博就是其中代表,他之所以能位列宰相,和張貴妃的活動是分不開的。
要說這個張貴妃,其實和文家也算是舊故了。當年,她的父親張堯封曾經當過文彥博父親文洎的門客,後來張貴妃便認文彥博為伯父。
那年快到上元節的時候,張貴妃給文彥博遞過話來,你呀,進京活動活動,別老是待在成都了,“令織異錦為獻”。
當然,或許是張貴妃純粹想幫他一把,也或許是為了讓自己這副皮囊更加靚麗。反正文彥博對這事很是上心,燈籠錦由金線織造而成,上面又以蓮花裝飾,這錦緞很快就送到宮裡來了。
張貴妃穿著這錦緞做的衣服去宋仁宗面前顯擺了。
宋仁宗很驚訝,居然有這麼好看的錦!
張貴妃解釋道,這是文彥博給陛下送來的,我父親和他是故交,“然妾安能使之.蓋彥博奉陛下耳”。
很快,文彥博便被調回京城,擔任參知政事。
沒過多久,張貴妃給文彥博準備了一份更大的厚禮。
貝州王則據城反叛,朝廷任命明鎬為將發兵征討,就在即將剿滅王則的時候,宋仁宗反而更加擔憂了,因為貝州離開封府太近了!
某天,宋仁宗在後宮大發牢騷,說大宋這麼多臣子,就沒一個人能為國分憂的,天天在崇政殿能說會道,真正到了辦實事的時候,一個個龜縮不前了,這麼一個小小的叛亂都平息不了!
張貴妃得知這個訊息後,“密令人語彥博”。
第二天崇政殿奏事的時候,文彥博主動請纓,“乞身往破賊”。
宋仁宗大喜,還說了句俏皮話,“貝”字加個“文”,就是“敗”,愛卿此去必是手到擒來!
當文彥博統軍到達貝州城下的時候,明鎬早已擒住王則,拿下貝州了。
不過,這功勞還是記在了文彥博身上,回到開封后,文彥博被升為同平章事。
實際上,除了文彥博,還有很多朝臣主動巴結她。
宋仁宗有次“幸張貴妃閣”,發現桌子上有個瓷器甚是漂亮,原來是定州紅瓷器。這麼昂貴的東西,怎麼會出現在她這呢?就問怎麼回事。
張貴妃告訴他,這是王拱辰送來的。
宋仁宗便聞言大怒,“嘗戒汝勿通臣僚饋遺”,我都說了多少次了,怎麼你還收受外臣饋贈?說完直接拿起斧子將瓷器咋了個稀巴爛。
文彥博給張貴妃送燈籠錦這事,後來被諫官知道,唐介對其進行了彈劾,最終文彥博“出知許州”。
後來,有人關於此事還寫了首詩:
無人更進燈籠錦.紅粉宮中憶佞臣。
外朝力量成為張貴妃的有力抓手,這也成了她與曹皇后爭鬥的緩衝地帶,所謂此消彼長,當一些朝臣投靠她後,也就意味著曹皇后勢力的削弱。
結語
無論哪朝,後宮爭奇鬥豔都是一道風景。
所謂貓有貓途,鼠有鼠道,平民出身的張貴妃依靠自己的手段在後宮中成功佔據了一席之地。
不過,張貴妃的諸多僭越行為激起了朝臣的憤怒,在她死後第四天的時候,宋仁宗才敢給她加諡“溫成皇后”,雖然加封了這一稱號,但沒能維持多久,後來在群臣的諫言下將它摘掉了,轉年,宋仁宗想去她的陵寢致奠,大臣們都不同意。
或許,這也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