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應重視研究“育人之魂”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幼教沿著一個正確方向取得了巨大成果,其改革的速度和質量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在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新徵程上,中國幼教應繼續堅持主旋律,更加重視研究“育人之魂”及其“道”與“術”。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教育釋出了一系列重要檔案,育人成為焦點,特別強調培根鑄魂。對於“根”與“魂”,我的理解是對自己的國家、民族、人民、文化等的認同、熱愛、忠誠,即所謂的“情懷”或曰“家國情懷”。

在過去幼教的改革中,面對時代的變化、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特別強調了教與學方式的改變,針對過去教育的短板,強調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學習能力、學習品質等。不可否認,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跨了一大步,這些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重要的。但在今天的形勢下,我也在反思,是否我們在教育中對“育魂”的問題多少有點淡化或弱化?

“魂”是根本性、前提性的問題。儘管我們一直在抓思想教育、抓德育等,但“育人之魂”這件事,遠遠沒那麼簡單。比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都提到,萌發兒童對家鄉、對祖國的初步情感,但何為萌發、怎樣萌發?幼兒這些情感發展的規律是什麼?我們是否做過深入研究?如果不深入研究,不好好鑽研規律,不瞭解現今兒童的想法、認識,簡單粗暴的“育人之術”是會破壞、干擾“育人之魂”的。我們必須思考,怎樣才能把我們的文化,我們想傳達給孩子的情愫,真正傳達到孩子心裡。

人生初期的情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人後來的情感發展一定和先前的經歷有關係。幼兒雖然還談不上“情懷”,但早期的情感體驗對以後形成情懷是起奠基作用的。比如遊子在外時,每逢節日常常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思念家鄉的情愫,一種對兒時生活的溫馨、溫暖的難以言傳的美好感覺。幼兒情懷似乎類似那種情感、那種味道。而這種情感是從小開始慢慢地沁入,逐步沉澱的,因此“育人之魂”是需要從小抓起的。

育人的“魂”“道”“術”三者是難以分割的,不過有時候也可能側重一個方面。比如,研究遊戲的材料、玩法等,更多是“術”的層面;研究遊戲與課程的關係,則側重“道”的層面。“魂”是根本的、前提性的,但離開“術”和“道”,“育魂”就是空話;“術”和“道”不正確,“魂”不但不能育,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幼教工作者在培根鑄魂上應有更多深入的、長期的追蹤性研究,真正讓孩子的心靈世界裡,對自己生活的地方,對國家、對人民能夠萌發出哪怕初步的但非常美好的情感。

希望幼教工作者在新的征程上有更高階的站位、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入的思考,進一步研究幼教的規律,研究幼教“育人之魂”的規律,研究“育人之魂”的“道”與“術”,為國家、為社會,也為每個家庭、每個兒童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02 字。

轉載請註明: 幼教應重視研究“育人之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