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擺脫升學功利需對各類競賽釜底抽薪

由 司空梓瑤 釋出於 經典

  【光明時評】

作者:冰 啟(教育研究者)

近期一些地方“奧賽”改頭換面捲土重來,被懷疑小升初全面搖號政策鬆動。教育部日前回應稱,小升初全面搖號、“公民同招”不會改變,嚴禁招生入學與任何形式的社會競賽掛鉤。同日,教育部考試中心官網釋出公告,稱即日起考試中心不再承辦劍橋通用英語五級考試(MSE)。

這兩條重磅訊息被輿論解讀為從嚴治理競賽、考證、考級的明確訊號。尤其是停止承辦劍橋通用英語五級考試,更被認為是給備受家長們追捧的KET/PET(MSE中的兩個級別考試)降溫。據媒體報道,近兩年,KET/PET考試報名越來越難,甚至“一位難求”,今年要想成功鎖定考位,報名費就要溢價七八倍,久遭輿論詬病。

從嚴治理競賽、考證、考級,既要針對競賽組織本身,如實行競賽白名單制度,嚴格控制競賽數量,打擊違規組織競賽,更需要對驅動競賽、考證、考級需求的根源進行治理。一方面需要厲行依法治教,另一方面則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讓競賽、考證、考級擺脫功利,真正發揮促進學生興趣發展的作用。

從去年起,我國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民辦學校同招、電腦搖號錄取的政策。按照這一政策,任何小學、初中都不能再舉行任何形式的招生測試(包括筆試和麵談),也不能接收或檢視學生簡歷。如果切實落實這一政策,所有小學、初中只要提出檢視學生簡歷,就屬違規,而且無用——學校根本沒有自主錄取學生的任何權力,報名人數超過招生數,必須全部透過搖號錄取。

既如此,為何仍有機構大肆宣傳,為競賽、考證、考級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背書”呢?為何仍有家長相信小升初存在運作空間?出現這一情況,要麼是教培機構進行虛假宣傳,對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政策進行歪曲解讀;要麼可能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一些學校沒有嚴格執行“公民同招”、電腦搖號錄取等政策,部分學校和培訓機構勾結舉行“密考”,這讓家長相信獲得競賽證書仍可在小升初中派上用場。

以上兩種情況,均違法違規。對於機構的虛假宣傳,應嚴厲查處,追究相關機構的責任。對於實行“公民同招”、電腦搖號錄取後仍進行“點招”“佔坑”“假搖號”等問題,也必須進行嚴肅查處。2018年教育部出臺《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管理辦法》強調,任何競賽專案及獲獎成績,均不得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落實這一條,關鍵在於規範學校招生。簡言之,只要嚴格落實就近入學、電腦搖號錄取政策,任何競賽、考級都不可能在小升初中派上用場。

另外,部分家長明知競賽無法為小升初助力,仍讓孩子參加競賽、考證、考級,大多希望孩子學得更深、更難、更多一些。對於這種焦慮,需要深入推進教育評價體系改革,透過強化重視孩子成長過程的過程評價,探索關注孩子自我成長、進步的增值評價,來引導家長理性關注孩子的興趣培養。不要為升學功利地打造孩子的特長,而要從孩子健康成長、成才的角度,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02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