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興之主的廟號,漢朝之後無帝王配得上,五代之後無人敢用

代表中興之主的廟號,漢朝之後無帝王配得上,五代之後無人敢用

說到廟號為中宗的皇帝,你會想到誰?相信很多同學第一印象肯定會想到“六位帝王丸”唐中宗李顯。這位中宗皇帝基本成為了盛唐的大笑話,先被母親把持朝政,兩度登位,後又被老婆和女兒毒死。兒子還被妹妹拽下龍椅逼退位。

中宗,原本是代表中興之主的廟號。而到了唐中宗以後,“中”原本代表的“中興”基本變成了“中間”的意思了,沒有任何的褒義,甚至成為了懦弱,平庸的代稱。五代之後,華夏基本已經無帝王會給先帝上廟號中宗。

第一位獲得中宗廟號的帝王:商中宗祖乙興商有功

代表中興之主的廟號,漢朝之後無帝王配得上,五代之後無人敢用

第一位獲得中宗廟號的是商中宗祖乙,他是商朝第十四任君主,《史記·殷本紀》稱他為河亶甲之子,但甲骨文記載他是仲丁之子。他在位時商朝再度興盛。祖乙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孟子將他列入商朝“賢聖之君”中。《孟子·公孫丑上》記載:“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 其中包括商湯、太甲、太戊、祖乙、盤庚和武丁。《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也記載:“夫湯、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最配名副其實的中宗: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代表中興之主的廟號,漢朝之後無帝王配得上,五代之後無人敢用

在現代,我們提到中宗會想到唐中宗。但在古代,一提到中宗,帝王們先想到的就是漢宣帝。現代提到漢朝肯定會有人先想到漢武帝。但在古代明君眼裡,一提到漢朝,先想到的就是漢宣帝。你可能覺得我在胡說八道。但是如果你看一下歷史典籍你就會發現,提到漢武帝,很多史官包括皇帝的評價都是武功卓著,但花光國力。永遠會有一個“但”。到了宣帝,基本不會有什麼差評。漢光武帝把宣帝當成偶像。從霍光到李世民,到司馬光,以及近代的呂思勉、楊樹達都是對宣帝一致好評。

很多史學家稱漢宣帝文治優於孝文帝、武功高於孝武帝原因如下

1、他出生之後就在監獄(因為巫蠱之禍,雖然他是武帝曾孫),成長在民間,瞭解民間疾苦。說到體恤百姓,朱元璋不敢與漢宣帝比,只敢排第二。這也是光武帝首尊宣帝而非武帝的原因。

2、你看很多文都說是漢武帝把西域納入西漢版圖,其實是不對的。是漢宣帝置了西域都護府,西域才正式納入西漢治下

3、漢武帝常年對匈奴用兵。漢宣帝不需要用兵,匈奴自己來投

4、漢武帝讓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牧羊。武帝、昭帝都要不回的人。漢宣帝一句話,匈奴立馬放人。

5、他在位的時候,讓漢朝從漢武帝常年征戰虧空國庫的情況轉好。被史家稱為漢宣中興。

所以說到中興之主的廟號。他是最配的一個。所以光武帝登基之後給西漢皇帝上廟號,第一個給的就是漢宣帝劉詢上“中宗”的廟號。

其他中宗:無一配有此廟號

代表中興之主的廟號,漢朝之後無帝王配得上,五代之後無人敢用

晉中宗孝元皇帝司馬睿:他在建康即位,東晉開始,晉朝開始中興了嗎?沒有……

李世民評價:晉中宗值天下崩離,創立江左,俱為中興之主,比於前代,功德云何?(有什麼功德?)

漢中宗昭文帝李壽:成漢的第四位皇帝,造反自立。有沒有中興成漢?沒有。反而是想著四處征戰。

燕中宗昭武帝慕容盛:他被稱為慕容家最後的希望,然而在平亂時,慕容盛本人卻身中暗器,傷重不治,享年29歲,在位僅三年。國家動亂,一點看不到中興之世。

宋中宗景皇帝劉義隆:這是他最初的廟號,後來被改為太祖文皇帝。這也很符合他的事蹟。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他確實創造了元嘉之治。然而常年北伐。導致國家內亂。這就完全不符合中興之主的廟號了。

梁中宗宣皇帝蕭詧:這個是真的不配,非常不配,南梁滅亡之後,他佔一郡之地建立西梁。中宗是中興之主,他沒有中興。“宣”是威服四海,拓展國土。他也沒有做到。可氣的是他的廟號和諡號還跟漢宣帝一樣。

唐中宗昭孝李顯:這個開篇我們就已經說過了。他沒有中興之舉,唯一說是有功績的就是讓武周再度變成李唐,但那也不是他做的啊

漢中宗明孝皇帝劉晟:南漢的中宗皇帝。劉晟生性荒淫暴虐,得志之後,專門用威勢刑法統治下民,多誅滅舊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將侄女收入後宮。數年之間,劉家被他差不多殺盡。又修造“活地獄”,大凡開水鍋、鐵烙床之類,無不齊備。人們犯有小的過失,就備受其刑罰之苦。並非明主。他的功績是將南越之地收入治下。但這隻最多隻能諡號上加個“武”字。

大理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熟悉吧?但他可不是段譽的父親。他也不應該得中宗的廟號,因為他沒有實權,大理的權利掌握在高氏的手裡。

基本上從漢宣之後,無帝王再配享有中宗廟號,而唐中宗以後,更是將中宗這個廟號變成了碌碌無為的象徵。就算後世再有帝王是中興之主,也不會上中宗的廟號。而是取漢宣帝的宣,做為廟號,比如唐宣宗、明宣宗都是中興之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94 字。

轉載請註明: 代表中興之主的廟號,漢朝之後無帝王配得上,五代之後無人敢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