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敗者暴打中亞霸主?卡特萬之戰,耶律大石如何擊敗塞爾柱突厥
編者按:東西方之間的爭端,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西遼帝國締造者耶律大石的經典戰役卡特萬之戰,正是因此而從聲名不顯到被人們所矚目。雖然這一戰使得耶律大石成為基督教傳說中東方約翰長老王的原型之一,但這場戰役中契丹蒼鷹展現出的絕世戰術才能,仍然值得我們去回味不已。
▲塞爾柱帝國極盛時的疆域
當耶律大石率領來自東方的流亡者進入中亞時,曾經威震西亞,挾持阿拔斯哈里發、活捉拜占庭皇帝、大破法蒂瑪王朝佔領聖城耶路撒冷的塞爾柱帝國已經衰落。耶律大石的對手桑賈爾雖然號稱中興之主,但半生經營也只能恢復東部(扎格羅斯山脈以東,包括伊朗高原及中亞)的統一,帝國西部仍然分裂為一個個小邦國,與十字軍國家爭鬥不休。
▲遼德宗耶律大石浮雕
然而如同雅穆克戰役之後,僅僅是埃及的阿拉伯勢力就要壓過殘餘的拜占庭一樣,對遼國殘軍而言,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塞爾柱突厥人,其兵力依然令人絕望。1141年,為了救援遭到西遼威脅的西喀喇汗國,桑賈爾從呼羅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馬贊德蘭、古爾等各邦召集兵力,最終聚集了近十萬的大軍。據說桑賈爾花了整整六個月的時間召集和檢閱這支大軍,並在當年7月渡過了阿姆河,進入相對富庶的河中地區。蘇丹派使者傳信給耶律大石,宣稱——他的精銳士兵能用箭截斷鬚髮。耶律大石見到信後,命令手下抓住使者,再遞給他一根針,要他扎斷自己的一根鬍鬚,使者無論如何做不到。耶律大石就說:“你用針尚且無法扎斷自己的鬍鬚,你的同夥安能用箭射斷頭髮?”
▲正在召見地方領主的 艾哈邁德·桑賈爾蘇丹
雖然耶律大石成功譏笑了桑賈爾的使者,鼓舞了己方士氣,但兵力的差距依然令人絕望。赤軍先生的《西遼帝國》一書認為耶律大石有7萬兵力,理由是此前耶律大石曾委派蕭斡裡剌率軍七萬東征金國,被沙漠所阻而返回。然而耶律大石在征服西喀喇汗國之前,疆域不過相當於當代的新疆地區,土地荒蕪人煙稀少,安能召集七萬兵力?筆者認為,蕭斡裡剌東征的所謂七萬兵力,是包含了負責後勤的輔兵和民夫,而在卡特萬之戰中,即使算上葛邏祿人盟軍,耶律大石的作戰兵力也不到五萬,不到塞爾柱軍隊的一半,具體後面將繼續說明。
1141年9月9日,兩軍在撒馬爾罕城以北的卡特萬 (Katwan)草原相遇,相距兩裡對峙。卡特萬位於河中名城撒馬爾罕以北,澤拉夫尚河北岸,西遼軍隊背靠著澤拉夫尚河支流沖刷出的達爾加姆峽谷紮營。很顯然,背靠山嶺峽谷,有利於防護己方的側背,這也證明了西遼軍隊兵力確實有極大劣勢。更關鍵的證據在於,耶律大石使六院司大王蕭斡裡剌、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為右翼,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為左翼,左翼和右翼竟然都只有2500人,若非兵力匱乏,安能如此?戰鬥開始後,雙方的中軍出現僵持。雙方都以弓騎兵進行試探性進攻,再出動精銳的具裝騎兵執行衝鋒。
▲桑賈爾麾下的古拉姆騎兵,裝甲單薄
很顯然,在10-12世紀的東亞怪物房中,遼國具裝騎兵是相對的弱者。不僅面對五代沙陀鐵騎淪為手下敗將,在金國鐵浮屠面前一邊倒被屠殺,面對北宋靜塞軍和西夏鐵鷂子往往也要退避三舍,甚至在茶陀之戰中高麗人的具裝騎兵也能打得遼人死傷慘重。因此,實力不如十字軍騎士、喬治亞鐵騎或者西亞贊吉王朝重騎兵的中亞古拉姆軍團,和契丹鐵騎打了個旗鼓相當。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後,桑賈爾的左翼部隊插入西遼軍隊中軍與右翼之間。耶律大石的中軍和左翼部隊被迫向左移動,這樣西遼軍隊的陣營就出現了一個缺口。率領桑賈爾軍隊左翼的是錫斯坦(位於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處)的邦君,以勇猛無前著稱。
耶律大石並沒有試圖救援右翼,而是在左翼的引導下,試圖接近塞爾柱軍隊的右翼,攻打其右翼指揮官庫馬吉。在桑賈爾看來,耶律大石是想在己方右翼被打垮之前,搶先打垮塞爾柱軍隊的右翼。於是桑賈爾派出騎兵,嚴令右翼的庫馬吉埃米爾嚴防死守,自己則帶著中軍與左翼一同衝擊西遼軍隊的缺口,想要快速打垮西遼軍隊。
然而,看似要崩潰的西遼右翼軍隊突然在蕭斡裡剌召集下迅速重組,以激烈而英勇的騎兵衝鋒擠壓塞爾柱軍隊的左翼,而耶律大石的中軍則攻擊塞爾柱軍隊的右翼,西遼左翼騎兵則狠狠打在塞爾柱軍隊的側後方向。前面我們已經提到,西遼軍隊背對達爾加姆峽谷佈陣,這下塞爾柱軍隊三面受敵,一下收不住腳,紛紛被擠壓進了達爾加姆峽谷。
▲伊普蘇斯之戰
這與繼業者時代的伊普蘇斯之戰非常相似,公元前301年的伊普蘇斯之戰,塞琉古一世也是讓自己的兒子安條克,將血氣方剛的德米特里率領的安提柯軍重騎兵部隊引進了戰場後方的哈曼·賈斯戈峽谷,然後猥瑣地用戰象堵上了峽谷口子,當德米特里殺出一條血路時,發現自己的老父親安提柯已經戰死沙場,不得不率軍逃離。不過在卡特萬之戰中,連桑賈爾的中軍也被擠壓進了峽谷,只剩下後軍部隊在乾瞪眼。由於戰場寬度限制,桑賈爾的老兵大多被佈置在後軍,其中包括大量古拉姆重騎兵。
塞爾柱突厥人的戰術體系和契丹人確實有很大相似之處,契丹人也是“將戰則選兵為三等,騎射最精者,給十分衣甲,處於陣後;其次給五分衣甲,處於中間;其下者不給衣甲,處於前行”。這樣可以減少精銳部隊的損耗,並在戰鬥膠著關頭用最精幹的重騎兵部隊沖垮對手。
然而,如果敵人足夠兇悍,結果往往就是後方的精銳部隊還沒來得及發力,就被前邊的潰兵驅趕著一起潰敗。遼國與兇猛的完顏女真戰士對決時,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在卡特萬之戰中,反倒是桑賈爾的軍隊遭遇了這樣的尷尬局面,以至於大量精幹力量壓根沒發出多少力。
而達爾加姆峽谷中埋伏著愛慕跳反的葛邏祿人。他們可能曾經在怛羅斯之戰中坑過唐軍,而他們背叛塞爾柱帝國投奔西遼也成為了卡特萬之戰的導火索。仇恨塞爾柱殘酷剝削的葛邏祿人雖然裝備不佳,但鬥志極高,適合這種伏擊戰,在狹窄的穀道中砍殺塞爾柱騎士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正在廝殺的塞爾柱與西遼騎兵
桑賈爾也是一代名將,他幼年繼承呼羅珊,數十年征戰將塞爾柱帝國東部重新統合起來,但這次碰上耶律大石真是遇上剋星了。葛邏祿人應該主要是下馬步戰,用河中民兵的慣常戰術以戰刀和短矛劈刺,在狹窄的空間中無論是塞爾柱騎射手還是重騎兵都如同砧板之肉一般。當桑賈爾在貼身古拉姆衛隊的護衛下轉身殺出一條血路時,他後隊的老兵們早因為不知道主公什麼情況,在前方潰兵的衝擊下一鬨而散了。桑賈爾眼見西遼陣勢依然嚴整,在耶律大石率領下有條不紊地追殺塞爾柱軍隊,長嘆一聲,知道大勢已去,與西喀喇汗王朝君主馬哈茂德一同倉皇而逃,其嬪妃數人、左右翼統帥和伊斯蘭法學家布哈里都淪為耶律大石的俘虜。卡特萬一戰,塞爾柱軍隊損失3萬以上。
桑賈爾此戰後威望大跌,不僅是喪失了對西喀喇汗王朝的控制,也失去了對各地威望的掌控。1153年,銳氣全失的桑賈爾甚至被來自Khuttal和巴克特里亞的烏古斯人擒獲,關押到1156年。1157年,桑賈爾在孤獨悲痛中去世,塞爾柱人對於伊朗高原和中亞的統治也徹底終結。而卡特萬之戰後,耶律大石則是威望大漲,降服了西喀喇汗國與花剌子模,締造了西遼的巔峰版圖。考慮到契丹人的盟友葛邏祿人和東喀喇汗王朝都信仰伊斯蘭教,這一戰並不能完全視作聖戰。然而,此後西遼庇護了內亞的聶斯托利基督教和佛教信仰,減緩了伊斯蘭教的東擴趨勢也是事實。
而在筆者看來,比起東西戰鬥力鬥獸或者宗教上的爭論,卡特萬之戰作為一次可圈可點的戰役案例,在戰術層面顯得更加寶貴。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辰昕之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