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週,上面的人又要督導、檢查學校的工作了。其中,教案、聽課筆記都是檢查的重點。”教師們一聽到這個訊息,頭就又大了。
對廣大教師而言,這種多而繁雜的檢查已經成為一種負擔,學校又要教師們補這補那了。當然,學校應該完美、有特色地展示各項工作,展示每一位教師的工作業績。這似乎無可厚非。那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又該如何對待呢?
一部分教師的工作,本身就不太到位、不夠完美,學校領導在組織各科室自查時,發現了問題,要求教師整改。這樣情況下的補充完善也許怨不得別人。為何是也許呢?一種情況是,教師的教案等檢查內容本身已經不錯,覺得沒必要再補充完善。另一種情況是,領導在組織大家自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本身就不是問題。自然,這樣的補充完善就是多餘的付出。於是這種被很多教師稱為“補褲襠”的事情,就成了教師們極不情願或反感的了。當然,這其中是不是問題,不應只由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或相關領導說了算,而是要有方案,有標準。這個方案和標準,是在結合有關規定、在相關機構和人員廣泛調查瞭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作出的,是反映多數教師意願的。而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就教案而言,怎麼就是詳案?是數量多、寫得長嗎?顯然不是。而檢查中,這卻成了一個重要標準。是一定得有三維目標的清晰體現嗎?一定得有學生的相關內容嗎?一定得有教學反思嗎?等等。似乎也不全是。但只要像上面提到的這些,一應俱全,是一定會得到更多檢查人員的肯定或青睞的。似乎這已成為詳教案、好教案的圭臬了。因為多少年來,無數次的檢查結果就是這樣的。簡案、略案,不管多科學、多完美,從來沒有得到過褒揚。
就聽課筆記而言,不說別的,只是聽課數量的要求,就不得不讓多數老師閉門造車。一個學期的聽課不少於20次,這是我們這所西部小縣城所有學校老師要遵循的標準,很少有教師能完成。除了時間和精力有限,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自由聽課,被聽課的教師,更多時候不歡迎、不樂意,因為,這對更多的老師而言,會帶來壓力。還有,這種課一般只聽不評、不交流(主要是老師們太忙),受益範圍十分有限。但為了完成任務,為了應付檢查,除了學校安排的相關聽課、評課任務,更多的聽課筆記只能杜撰、亂抄。
以上所談教案和聽課筆記兩項檢查內容,除了教師感到頭疼,學校領導也兩頭不討好:一面是學校老師,要求完成這些任務,不僅會招致埋怨,實際上也於心不忍;一面是上一級檢查者,又不能對他們多說什麼,只能笑臉相迎。
當然,不得不承認,為了所謂的完美、有特色,為了贏得更好的聲譽,少數學校也存在要求過高的現象,無形中給老師們增加了負擔。
更大的問題,出在檢查的組織和人員身上。他們更多的時候只重形式而輕內容。就教案和聽課筆記,除了檢查有沒有外,一定會檢查全不全——主要是看環節全不全。再有檢查詳不詳、細不細,主要是以多少、長短論成敗。每一次的檢查,都成了老師們的負擔,甚至是心病。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是檢查的人不認真或不負責任嗎?若是,就太冤枉他們了。因為老師太多了,教案太多了;各個科目內容太多了,太繁雜了——檢查人員不可能都懂,都熟悉。
怎麼辦?
只有交給學校自己去具體檢查。因為學校有懂不同科目的領導、老師,他們才能較好識別每位教師的教案究竟怎麼樣。而相關機構的檢查,只能查到有沒有這個層次。
另外,讓人不解的是,很多檢查人員都是從基層上去的,他們是清楚其中的各種原委的。這一問題為何找不到一個合適、恰當的解決辦法或渠道呢?
針對基層學校反映的評估檢查名目繁多、應接不暇的問題,建議職能部門儘快轉移相關評估職能,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評估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的辦學環境。
實際上,作為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工作的檢查,要根據具體情況、不同的檢查內容,區別對待。該把關的要把關,該放手的要放手。總之一句話:一切都要實事求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能搞一刀切!
(作者為一線教師)
劉自學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