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國勝
“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理性應對資訊化、數字化和智慧化帶來的挑戰,促進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方面數字化轉型升級。”8月1日,在中國高教學會職教分會於貴陽舉行的“全國高職高專教學副校長、教務處長研討會”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洪渠表示:“推進數字化是職業教育的一場全域性性變革。”
今年6月,李洪渠開始主持湖北省教育廳新組建的湖北省職教智庫。智庫成立後第一項重點研究專案即為“人工智慧對職業教育的影響”。由高科技企業、職業學校和研究機構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全面研究人工智慧對產業、職業崗位和職業教育的影響,以期提出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
李洪渠代表研究團隊分享了初期研究成果。他說:“人工智慧會改變產業形態、職業崗位分佈和內涵,職業教育專業佈局、內容必須隨之調整。”
李洪渠介紹,人工智慧對勞動力結構的影響,業內已有研究形成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慧具有就業創造效應,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引發全新的產業叢集和企業運營模式,產品端的革新激發新的市場需求,催生了大量與智慧產業相關的就業崗位,從而創造出新的人力資源需求。人工智慧的普及應用會帶來新的市場機遇,新的創意和市場需求給職業學校畢業生提供舞臺,人工智慧工具的使用會讓職業學校學生有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另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慧具有就業破壞或擠出效應,從事重複性操作、技術含量低的崗位較易受技術進步的“排擠”與“替代”。
“我們認為對崗位的‘催生’和‘消亡’將同時存在,並且崗位內涵和素質能力要求將隨之發生變化。”李洪渠說,可以肯定的是,某些體力勞動者、從事簡單程式性與重複性工作者首先受到人工智慧的衝擊,技術變革將淘汰大批處於人力資源價值鏈低端的工人群體,並可能逐步演化為“結構性失業”或“技術性失業”。如企業不遺餘力地採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來實現一系列任務的自動化,包括寫作等創造性工作以及行政和文職工作崗位都將受到影響。
毋庸置疑,人工智慧對學校管理、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李洪渠團隊研究得出了對職業教育的10個方面影響。
李洪渠團隊提到:人工智慧會有效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效率。比如,教師教學中可以應用人工智慧的智慧分析技術,提升備課、教學、教研質量與效率;學生可以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快速進行新知識的梳理和學習;學校可以透過人工智慧技術,為管理決策做出精準分析,為學生和教師做出客觀和有建設性的評價;學校可以透過教學空間的智慧化建設,有效提升教學和管理效率。
李洪渠團隊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慧將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價值觀培養需要迎接挑戰”。
人工智慧未來已來,必須積極應對。為此,李洪渠團隊提出了政策建議,比如加強宏觀指導,統籌平臺應用。具體而言,充分利用人才培養狀態資料平臺和智慧職業教育平臺,協同權威研究所和第三方機構,針對不用區域、不同特色的職業院校提供院校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資料分析、指導報告;引導各職業院校建立“校省國”三級智慧教育資源和平臺,形成完善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體系和發展指標; 出臺有關人工智慧在職業教育領域應用的專業標準、實習實訓標準、實訓裝置標準等,指導學校的合理教學投入,降低盲目性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