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奔赴高考“戰場”,高三學生提升分數,需要處理好的四種關係
高考就在眼前,為高考長跑了三年的高三學生,在即將奔赴高考“戰場”之際,需要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要心中伴著信念,帶著希望。考試,需要技巧,需要講究策略,並且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高三學生需要處理好的以下四種關係,爭取最大的成果。
一、審題要仔細,才能準確解題
考生如果對審題不夠重視,匆匆一看就急於下筆,題目的條件和要求都沒有吃透,自然會掉入“陷阱”。審題是解題的“前奏”,也是解題的“終曲”,只有認真審題,正確理解題意,才能正確解題,真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有的同學審題時容易錯看、漏看或者看不全題中的條件,這是準確解題的大忌,也是高三學生解題時經常出現的“不知所云”、“無從下手”、“亂套公式”、“解答錯誤”的原因。
高三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需要把握三次審題:第一次,首次接觸題目時,高三學生需要耐心仔細地審題,辨析題目條件的關鍵詞,儘量發覺一些不起眼的條件,從中獲得儘可能多的資訊,迅速找出解題的正確方向;第二次,在解題受阻時,高三學生需要再次審視題目,認真琢磨一下,有沒有遺漏什麼條件,找找還有沒有什麼隱含條件,再去選擇合適的解題策略;第三次,解完題後,高三學生需要再次回顧題目,看看解答與題目要求是否吻合,是否合理。
二、會做就要做得對、做得全,保證考試的得分
高三學生要把正確的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防止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現象。很多考生的試卷總是寫得密密麻麻,但分數卻是慘不忍睹,主要原因是根本就沒答到點上,分數低那是肯定的。
對於考試,其實很多題目高三學生其實都見過,知識點都會,題不會做,往往只是卡在某一步驟。只要這一步驟通順了,後面都會做,這也是大家聽得懂但是不會做的原因。考試時由於時間有限,大家做題時容易只朝一個方向去思考,鑽了牛角,導致不會做。考試時候,高三學生如果僅用知識點去套用,沒有真正領會知識的精髓、缺乏靈活性,只能生搬硬套、步入死局。高三學生要想保證會做就要做得對、做得全,保證考試的得分,應該要始終本著從題目出發,思考題目的問題和條件,而不是憑空套用題目。
三、簡單題全做對,難題不畏懼
高三學生拿到試卷後可以按題目順序作答,在遇到“卡殼”題時,不要打“持久戰”,可以先放一下,等後面能做的題做完後再回頭考慮。高三學生需要學會捨得,“舍”而後“得”,對自己確實沒有把握的問題可以大膽放棄,舍此一題得其時間,攻佔高地,也會勝利。高三學生遇到自己認為較難的題,或者從來沒有碰到過的題型而一時無從下手時,千萬不要認定自己做不出來,或者心灰意冷,或者直接放棄。可以先從簡單的方面入手,將可以想到的步驟一步步清楚地寫出來,有時會靈機一動,茅塞頓開,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況,退一步來說,即使得不到最終答案,也會獲得某些步驟的分數。
在考試中要做到“看到容易題不放鬆,看到難題不膽怯”,冷靜解答,爭取得分,發揮出應有水平。但是,如果本來很簡單的問題,高三學生一時恐懼、膽怯,還不停的自我心理暗示:“這是高考題呀,肯定沒那麼簡單,一定有陷阱”!結果,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只能導致慘敗。
四、題目做得快的先決條件,只能是做得準
考試時,答題只有“準”,才可以不必考慮再花時間去檢查。高三學生需要明白,答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可以解決的問題。高三學生對一些基本的、常見的問題,需要根據總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題思路和常用的解題程式,遵循這些解題的步驟,快速找到習題的答案。高三學生需要明白:沒有形成相對固定的解題思維之前,一拿到題就悶頭做,很容易浪費了時間;解題時,概念越清晰,對公式、定理和規則越熟悉,解題速度就越快。
高三學生面對高考,不用緊張,不用彷徨,要做的只是做好當下,充滿信心地走進考場,歸來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