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就,聽說以前有一個“白卷英雄”叫張鐵生。中學老師上課,有時會拿他來舉例,告訴大家:交白卷上大學的好事不會再有了。
我們笑笑就算了,並沒有去了解過他的生平,只知道他的名字。他“出名”,是因為那個“特殊的年代”。
所有人都以為張鐵生是一個大老粗,他不愛學習,愛出風頭。
即使上了大學,
肯定混不出名堂。
這樣的人,遲早會成為時代的棄兒。
誰知某一天看新聞,才發現他已經成為億萬富翁。
再看張鐵生一生真實的履歷,反而會覺得他是一個勵志榜樣。
一場考試改變了命運,隨後迎來15年的牢獄之災。成名容易,成功很難。出獄之後的張鐵生,40歲還呆在家中“吃軟飯”。
沒有學歷,沒有本領。
“白卷英雄”的名頭也許幫過他,但是後來又害了他;
再後來,究竟幫了他還是害了他呢,其實到後來都分不太清楚了。
不過,能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獲得2億的身家,張鐵生自己也沒少努力。
一、“白卷英雄”張鐵生
1973年,遼寧興縣有一個叫做張鐵生的知青,參加了一場大學入學考試。他沒有在物理化學捲上答題,而是在考卷的背面給主管部門寫了一封信。洋洋灑灑800餘字,講述自己交白卷的理由。
他在信中說:自己因為當知青,每天要工作18個小時,根本沒有時間複習功課;另外,這一次考試的通知來得太遲,
他二十七號才接到通知,三十號就考試了,因此才答不上來。本來可以胡寫一氣,但是不想浪費閱卷老師的時間。
與此同時,張鐵生又對那些不重視農業生產,成天不幹農活,只去專心複習的學生表示不服氣。他說,
“我自幼的思想,將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這是我唯一強調的理由”
。
最後,他為自己能得到幹部的推薦來參加考試,感覺滿意。其實言語之間,暗示了這一次考試對他來說是“不太公平”的。
以前上學的時候,遇見過交白卷的同學。答題答不上來,乾脆直接什麼都不寫,等15分鐘或者半小時後就可以離場了。張鐵生不一樣,他還能寫下交白卷的理由。而且
他這封信文筆還很流暢,表達也算清晰。因此後來遼寧當地的報紙,把他交白卷的事當成新聞來報道了。
同一年的8月,媒體轉載了張鐵生的新聞,
並作出了評價。
於是他一夜成名,當上了“白卷英雄”。
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大家都覺得他絕非是一個好榜樣。後來
,局勢出現了變化,張鐵生被判入獄15年,等到他出獄的時候,已經是1991年了。
九十年代的中國,完全大變樣。
剛出獄中出來的張鐵生,不認識BP機,沒見過磚頭手機“大哥大”,成為一個新“原始人”。
四十一歲的張鐵生,經人介紹和一個女知識分子董禮平結了婚。
因為害怕別人提及過往,
他輕易不敢出門,沒事就把自己關在家裡,等待市裡當領導的親戚介紹工作。
直到某一天,親戚忍無可忍,對他說:鐵生啊,你不能指望別人,還是自謀生路吧!
二、中年重生的“真英雄”
坐了15年的牢,四十剛出頭的張鐵生一無所有。最初就是吃妻子的軟飯,後來妻子懷孕了。一想到自己要當爹了,他怎麼還好意思吃軟飯呢?
其實,張鐵生並非是一個完全沒有本事的人。
他在坐牢的時候,還曾經幫人看過病,算是略通一點醫術。本來想辦診療所,但是沒有資格證書,
沒能成功。他妻子
董禮平有一個學生是做生意的,聽說他是一個“名人”,就想利用他的名氣拉生意。
張鐵生雖然覺得尷尬,也沒有拒絕。
因為他必須自己討生活,但是讓他不能接受的是,這些學生,要“給外國人幹活”。這一點,一開始張鐵生無法接受。其實從他“白卷”後面寫的信中,就感覺得出來。這位“交白卷”上大學的大哥,非但不是一位叛逆青年,反而是一個思想保守,比較老實的人。
七十年代當知青的時候,張鐵生就是一個肯聽話的人。為了工作,沒有時間複習功課。九十年代出獄後,
他還是覺得必須給國家幹活才對。後來,這位學生無奈地把他介紹到一間飼料公司打雜。
那麼,為什麼說他一生中的“名氣”害了他,最後可能又幫了他呢?因為
他一開始跑銷售的時候,連名片也不敢印。他害怕別人笑話,不敢對別人說自己叫“張鐵生”。但是做了一段時間後,他的心態調整過來了,堂堂正正地用上了“張鐵生”的大名,果然業績就上來了。
到了1993年的時候,張鐵生已經和妻子的學生金衛東合夥開了飼料公司。張鐵生是一個聰明能幹的人,他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四十多歲開始學電腦,很快就上手了。兩年之後,他又和朋友註冊了禾豐牧業(集團)公司。截至2014年的時候,他的公司上市,他個人資產達到了2億元人民幣。
張鐵生為人十分低調,後來就沒有他什麼訊息。如今我們查詢這家公司,發現它依然運作良好。
今年為了抗擊疫情,張鐵生和朋友的公司,捐出了1200萬財物,可見公司業績相當不錯。
結語
“白卷英雄”張鐵生,原來並不是小時候老師口中說的那個不學無術的混子,這真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
七十年代,“白卷英雄”名氣害得張鐵生坐了15年的牢,但是同樣是因為這個“名氣”,為他九十年代的創業打下了基礎。
人生的際遇就是這樣。有一些東西,該是你的,不用去迴避。只要合法合理,坐得端,行得直。
當然,
最重要的還是:每當我們身處逆境,一定不能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