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線下賽被取消,但123支參賽車隊的選手在線上仍表現出“爭分奪秒”的氣勢,經過396場、總時長9570分鐘的線上答辯,角逐出油車、電車、無人駕駛專案的優勝者。6月19日,2021賽季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正式落下帷幕。
從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走出的優秀大學生,成為行業創新的中堅力量。
雖然冠軍只有一個,但參賽大學生都能在比賽中滿載而歸。自從2010年首次舉辦以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已累計為我國汽車產業輸送人才超過4萬名,被譽為“中國汽車人才的搖籃”。
對於早已適應了“網課”的大學生來說,圍繞一輛自己親手打造的方程式賽車,進行靜態賽答辯,仍然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雖然線下賽被取消,但123支參賽車隊的選手在線上仍表現出“爭分奪秒”的氣勢,經過396場、總時長9570分鐘的線上答辯,角逐出油車、電車、無人駕駛專案的優勝者。6月19日,隨著3座冠軍獎盃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被捧起,2021賽季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FSC)正式落下帷幕。
自從2010年第一輛賽車發動引擎以來,這項全國性方程式賽車比賽吸引了一屆又一屆的大學生,比賽專案也日益豐富。它從單一的燃油車擴充到電動方程式大賽(FSEC),甚至就連無人駕駛方程式賽車(FSAC),也在同學們的手中從圖紙變為現實。據統計,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已累計為我國汽車產業輸送人才超過4萬名,被譽為“中國汽車人才的搖籃”。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奠基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對賽事給出了高度評價:“FSC是一個培養行業所需的創新型人才的平臺,從這裡走出去的優秀畢業生不但成績優異,而且是行業創新的中堅力量。”
從上世紀90年代合資合作掀起大潮,到21世紀之初自主汽車品牌嶄露頭角;從中國可以製造自己的發動機、變速箱,到藉助新能源、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成果,中國汽車業一躍成為全球的風向標……青年無疑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動力之源。
“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動汽車最重要的一個市場,也是最創新的一個市場。”從12年前首次提議舉辦中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到全程冠名支援FSEC和FSAC後,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堅信,每個學生都是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過程中最大的動力來源。
“只要提供足夠多的實踐機會,青年汽車人才就能更快成長。尤其是在電動車、無人駕駛等前沿技術領域,大學生急需在課堂外找到一個揮灑汗水、展現智慧的舞臺。”李斌說。
是“第二課堂”,更是磨練意志的“修羅場”
“自己親手製造的賽車不能在賽道上呼嘯而過,有些同學可能還是會覺得很遺憾。不過大家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普教育中心賽事運營總監張帥告訴記者,儘管2021賽季的線下比賽未能如期舉行,首次採用了線上答辯,但各支參賽隊伍仍然一絲不苟地完成了賽車製造和答辯準備。
除了線上答辯,本次大賽還首次對決賽全程進行直播。這意味著,優勢車隊會將他們最新的設計、研究成果及答辯細節完全展示給所有參賽車隊。賽事組織方負責人表示,類似的技術開源對賽事長遠發展來說意義深重。“由此可見,參賽車隊及學生不僅有毅力、有能力,更有大格局。”
完成所有靜態答辯專案後,作為“主考官”之一的張帥發現,這一屆參賽大學生理論知識紮實。即便隔著螢幕,大部分答辯選手也都能將自己的賽車設計思路、原理講清楚。
其實,作為一名曾勇奪全國總冠軍,並代表中國隊參加德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的“老將”,張帥十分理解這一屆參賽選手遺憾與激動並存的心情。
“賽道上不以學歷、資歷論英雄,更看重工程實踐能力。”他解釋說,這項賽事的參賽大學生主要來自高等院校汽車工程或汽車相關專業,“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參加這項賽事就是人生中第一次接觸整車工程”。
雖然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使用的賽車看上去有些“小巧”,但要由一群在校大學生完成賽車設計、組裝、除錯和參賽,無疑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工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親身參與這一過程的第一天,很多參賽大學生才終於叩開汽車的大門,真正明白了“汽車工程師”的真正含義。
張帥回憶說,10年前自己第一次進入車隊,就意識到自己加入了一支具有“狼性文化”的創業團隊,這裡分工明確,效率極高。
“從排除一個個電路故障,到與校方、贊助方溝通的技巧,有太多東西是我在車隊中學到的。”他表示,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不僅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FSC)燃油組在高校、企業和行業中積攢了較高的口碑,電動方程式大賽(FSEC)和無人駕駛方程式賽車(FSAC)也與中國汽車業的“電動化、智慧化”浪潮攜手同行,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據瞭解,在賽事起步階段,由於跨學科人才稀缺、學生動手能力不足等,燃油車賽前透過檢查的機率為80%,電動車過檢率為30%,而無人車過檢率僅為20%。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隊和“大學生工程師”能夠勝任電動方程式賽車、無人駕駛方程式賽車的設計、組裝工作。
每一次比賽,冠軍只有一個。與冠軍擦肩而過的車隊隊員們雖然遺憾,卻依然收穫良多。
對於剛剛開啟自己汽車生涯的大學生車隊成員來說,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既是分勝負、決高下的“奧運會”,也像一個結交更多志同道合朋友的大派對。
“我們車隊剛建立時有50多人,後來不斷有人員進出,最少的時候隊裡只有8個人,測試賽車時也是四處打游擊。”聊起參加大學生車隊的日子,蔚來產品體驗負責人李天舒頗有感觸。
2010年,從小喜歡汽車的李天舒毛遂自薦,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車隊的隊長,並率隊參與了第一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最終,他們一舉斬獲FSC年度綜合獎、8字環繞第一名、最佳車隊營銷推廣、成本報告第四等多個獎項。
“參加北航車隊和大學生方程式大賽的經歷,讓我明白了挑戰自我和團隊協作都很重要。”李天舒直言,FSC不僅是一次青年的圓夢之旅,也是他得到成長的特殊課堂,“突破自我、永不服輸……這些在車隊學到的價值觀,將是伴隨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在他看來,透過準備過程以及比賽的鍛鍊,參賽的同學能夠在設計、製造、成本控制、商業營銷、溝通與協調五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處於培養人生觀、價值觀關鍵時期的大學生,應該儘早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希望同學們能夠做最真實的自己。”李天舒建議說,與其放任心中焦慮或者盲目跟風,不如從一線工作做起,從最基礎的任務做起,“只要保持足夠的好奇心,相信同學們能夠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舞臺。”
科技自立從聯合育人做起
12年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持續發掘、培養和儲備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而這正是中國汽車在新能源和智慧化領域迅速提升的縮影。
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激增,就業形勢嚴峻複雜,“穩就業”任務十分艱鉅。作為支柱產業,汽車因產業鏈長,人才需求量大,一直被視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然而,由於汽車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校培養模式存在一定的滯後性,不久前,有車企高管公開表示,在智慧座艙、智慧駕駛、智慧“三電”等關鍵技術領域,汽車業正面臨人才緊缺問題。
“在中國從汽車大國轉變為汽車強國的征途中,最重要的就是敢於挑戰自我、富有創造力的青年人才。”李斌在此次賽事頒獎典禮上直言,青年人才是產業興旺的基礎,也是中國汽車品牌參與全球競爭的強心劑。
中國汽車工業從“製造大國”邁向“產業強國”是幾代國人的夢想,而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堪稱這一夢想的搖籃。無論裁判、指導老師還是參賽隊員,都是從中鍛煉出來的築夢者。
從青澀懵懂的大學生,到沉著應戰的大學生車手;從初入汽車圈的新人,到獨當一面的青年工程師……這些從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畢業”的同學們,在矢志奮鬥中書寫了精彩的青春履歷。而他們的職業軌跡恰恰與中國汽車近年來的轉型、升級路徑相契合。
作為上汽整車動態效能評價工程師,禮四同工作時總是一絲不苟,時常給其他業務部門的同事留下“愛較真兒”的印象。其實多年以前,與隊員“相愛相殺”、相互促進,就是禮四同擔任重慶大學方程式賽車隊副隊長、技術總監時的日常。
2015年,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FSEC)剛剛獨立成賽。由於當時電動車技術並不成熟,各種裝置五花八門,大部分參賽隊伍都得摸著石頭過河。
“當時,我們大多數人都對電動方程式賽車理解不足,光集體學習、頭腦風暴就組織了好幾次。”到了近兩年,禮四同欣喜地發現,00後參賽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從2016賽季開始,禮四同被聘為賽事裁判員,執裁方程式油車比賽、方程式電車比賽及巴哈大賽設計答辯、電氣車檢等多個專案。他發現,近年參賽賽車的設計有明顯進步,在保障強度與耐久性的基礎上,做出的賽車在輕量化與效能均有明顯突破。
在禮四同看來,這不僅反映出新一代汽車人才的創造力和奮鬥精神,也得益於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日益成熟、完善的背景。
“現在,大學生車隊的技術水準、創新能力和隊內配合默契度,都讓人眼前一亮。”一汽整車效能試驗主管景猛認為,當越來越多的青年工程師勇於挑戰自我,中國汽車由大到強,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大學期間,景猛曾連續4年參加FSC賽事。他回憶說,賽前的車輛檢驗往往是最緊張的時候,但不管誰遇到了棘手的難題,大家都會一起想辦法解決。
“那時候,我感覺車隊各個部門的命運被綁到了一起,團隊凝聚力就是戰鬥力。”如今,工作遇到困難時,景猛也不忘時刻提醒團隊成員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不僅為參賽大學生帶來了速度與激情,承載了他們的青春記憶,更為他們的求職之路打上了“金字招牌”。記者瞭解到,參加該賽事的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普遍更受青睞,“實踐能力強、成長快、踏實肯幹”是他們身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評語。
有業內人士判斷稱,隨著自動駕駛、智慧駕駛逐漸開始大規模應用,中國汽車業對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會更加旺盛。
有車企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新能源及智慧化汽車行業的人才結構存在一定問題。“作為一個近年來爆發式增長的新賽道,無論是新造車企業,還是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智慧化相關領域的人才儲備上都有欠缺。”
他建議,針對人才供需錯位的問題,高校、企業和行業協會都應積極行動起來,為大學生搭建更多學習跨界知識、成長為複合型人才的實踐平臺。
“更環保、更聰明的汽車,將擁有更強勁的帶動作用和更廣泛的市場空間。而所有硬核技術的背後,都是一代又一代貢獻智慧和汗水的青年。隨著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人才需求量可能會越來越大。”付於武強調說,自誕生以來,汽車便成為各種新技術的載體,涉及的學科和技術領域十分廣泛,而隨著當前“新四化”技術快速發展,汽車將為更多人提供舞臺。
人才梯隊將是企業經營勝負手
這項已連續舉辦12年的方程式汽車大賽,已成為大學生心中的“特別舞臺”。有不少參賽同學表示,在大賽中發現、解決問題,就是他們從教材邁向實踐的第一步。而對於各企業乃至全行業來說,這項賽事堪稱培養中國青年汽車人才的“黃埔軍校”。
從賽事走出來的畢業生不僅走進上汽、一汽等傳統主機廠,也進入各大智慧電動汽車企業。據瞭解,有近100名優秀參賽選手從FSC賽場進入了蔚來。
“如今,中國電動車行業走在世界前列,幾乎已是業內公認的事實,有志於此的同學要利用好這一優勢。”QEV Tech系統工程師劉迪告訴記者,無論是在賽車場上,還是在企業內,都需要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劉迪曾擔任北京理工大學純電動方程式車隊隊長,與隊友們一起參加中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2014年,劉迪受邀加入中國代表隊,征戰由國際汽聯主辦的電動方程式賽車錦標賽。他結合自身經驗建議說,大學生應首先學好本專業知識,打好基礎,然後再透過FSC等平臺,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維。
近期,職場社交平臺領英對中國95後職場新人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他們最嚮往高科技新興行業。其中,新能源汽車行業與大資料、雲計算、AI、下一代通訊網路等行業一樣,成為更受職場新人青睞的重點行業。
付於武認為,在戰略性的產業轉型期,不加大投入,就不可能搶佔科學技術的制高點。“人才培養、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將會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市場競爭的勝負手。”
據瞭解,面對眼下嚴峻的市場挑戰,蔚來不僅沒有縮減研發團隊規模,反而加大了在大學應屆畢業生中的招聘規模。今年蔚來完成了約2000人規模的2022屆畢業生招聘,2023屆招聘正在進行中。
據不完全統計,德國、日本、韓國等主要製造業強國,均出臺系列政策,扶持新一代汽車人才培養。毫無疑問,加強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培養人才是關鍵。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的經驗表明,包括企業、高校和行業協會在內的各方,應該把人才放在首要位置,不斷改進人才培育、選拔、激勵等方面的措施,用人才之力奏響自主創新主旋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