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北京青年報
從專科生到博士生,張虛平用了7年時間。他起點是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的專科生,從專科升入本科,從本科再到研究生,到最近收到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的博士生錄取通知書,這一路艱辛的求學經歷,張虛平覺得是“一路奮鬥,一路收穫”。
從專科生到博士生,這樣的經歷經常會被人視作“逆襲”,其背後依附的社會觀念是“專科比本科低一等”。隨著職業教育逐漸建設為與普通教育平等的型別教育,從專科到博士將與從本科到博士一樣,成為受教育者正常的學業發展規劃。這將有利於扭轉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拓寬受教育者的成才選擇。
在我國的學歷教育體系中,專科畢業後升本,本科畢業後考研,研究生畢業後讀博,是專科生學業發展的傳統路徑。只要專科生在升學環節達到學校錄取要求,就將獲得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可是現實是,一名學生在高考後進入專科,往往就被認為與深造、讀研、讀博無緣了。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讀高職高專往往是高考成績不高的學生的被動選擇;二是高職高專學生就是想深造,“上升”的通道也很狹窄,不如本科生的發展空間大。
近年來,這兩方面的情況都在發生改變。按考試分數而非自己的個性、興趣,選擇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這是我國教育者過去對待職業教育的態度。這種選擇不但導致職業教育是低層次教育,而且,也阻礙培養“大國工匠”、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要培養一流的技能人才,就需要讓技能人才和學術人才真正“平起平坐”,即一名學生在選擇學習普通教育(課程)或職業教育(課程)時,應該從個性、興趣出發,而非根據考分高低。
簡言之,現在如果有一名中考可進示範性高中的學生,不上普通高中而進了中職學校;或者一名高考可進一本院校的學生,不上本科院校而進高職,一定是“轟動新聞”。而如果是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發展的背景下,對學技能感興趣的學生,就應該選擇職業院校,培養自己的技能。今年5月1日實施的新《職業教育法》就力圖改變職業教育作為層次教育的低端定位,而將職業教育定位為與普通教育平等發展的型別教育。
職校學生的深造、升學機會不如普通學校學生,這是過去存在的實際問題,但隨著把職業教育建設為與普通教育平等的型別教育,這將發生根本改變。在不久的將來,中職畢業生和普通高中畢業生的升學機會相同,即可參加普通高考,也可參加職教高考;高職高專畢業生可透過全日制的“專升本”與非全日制的學歷繼續教育,獲得本科學歷,之後可根據本人的能力與職業發展規劃,繼續選擇讀專業碩士、工程博士等。
在打通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深造、升學之路之後,職業院校不應以升學為導向辦學,而應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掌握先進的技能。否則,職業院校的辦學會出現“普通化”“應試化”傾向。
作為型別教育的職業教育,包含從中職、高職到職業本科、應用本科、專業碩士、工程博士不同學歷層次的教育。應科學設計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強調貫通式培養,如中高職貫通、中本貫通,推動實現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一體化培養,把職業院校學生從升學、深造的壓力中解放出來,聚焦學習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
另外,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升學機會平等的背景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也就可做到融通發展,推進普職課程學分、實行完全學分制教學,由此拓寬所有學生的學習選擇、升學選擇和成才選擇。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