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清官,回鄉時用石頭裝闊,皇帝知道後反而重重賞賜
歷史上,有不少清正廉潔的官員,他們因為為人正直,為百姓做實事,所以被後世流傳。在古代,官員對於朝廷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官員腐敗,必然會引得百姓不滿,進而使朝局動盪。因此選拔官員是一件很嚴苛的事情,他們需要經過層層考試,最終才能被任用。尤其是在皇帝身邊做事的人,更需要能力出眾。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官員,他是三朝元老,任職過三任皇帝,是有名的清官。在告老還鄉的時候,他曾用石頭裝闊氣,但皇帝知道後反而重重賞賜了他,這個官員就是孫嘉淦。
孫嘉淦出身並不高,他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之後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中進士,因此才得以入朝為官。當時在康熙時期,他被任命為翰林院檢討。之後雍正上位以後,孫嘉淦仍舊在宮中任職。當時雍正的脾氣所有官員都知道 他疑心比較重,因此很多官員都對他敬而遠之,不敢提出什麼建設性意見,生怕惹惱皇帝。但是孫嘉淦不一樣,他覺得自己在其位就要謀其職。孫嘉淦直言進諫,向雍正皇帝提建議說,一定要保證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儘量減少打仗,這樣的話也能夠減輕百姓負擔,讓其安居樂業。但是這點建議正好戳中了雍正的痛處,所以雍正十分惱怒,要處死孫嘉淦。好在當時孫嘉淦在朝中的名聲比較好,有人願意為他求情,最終孫嘉淦免於刑罰,並且受到了雍正的賞識。到了乾隆年間,孫嘉淦已經是朝中很有威望的大臣,乾隆皇帝對他自然也很重視。孫嘉淦雖身居高位,但是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不斷的在向皇帝進言,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在乾隆年間,皇帝十分信任孫嘉淦,所以很多大案都交給他處理。當時河南發生了一起冤案,皇帝派人前去審理,但是最後也沒有什麼結果。無奈之下,皇帝只能寄希望於孫嘉淦。孫嘉淦到了當地以後,進行了多方走訪,不斷的蒐集證據,最終為冤案平反。因為這件事情,孫嘉淦不僅在皇帝面前露了臉,在百姓心中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孫嘉淦也做了很多利於百姓民生的事情。在清朝的時候,官府是禁止民間制酒的,有不少人都因為此時被懲處。但是孫嘉淦經過多方的走訪發現,百姓們制酒所用的原材料就是一般的高粱和豆類。這些對於人們都沒有什麼危害,反而還能夠增加人們的收入。因此孫嘉淦立即向皇帝進言,宣告制酒對於人們並無危害,而且有利於民生。最終皇帝聽從了他的請求。至此在民間制酒再也不是一種違法的行為了。
但是在孫嘉淦告老還鄉的時候 卻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孫嘉淦回鄉的時候,他帶了十幾個箱子,裡面裝的全是石頭。原來他當官這麼多年,一直清正廉潔,所以沒什麼家產。但是他現在要回鄉,如果太寒酸的話,一定會被當地的人笑話。自己面子上掛不住是小事,要是有人因此背後嚼舌根,說皇帝的不是就是大事了。於是孫嘉淦決定,拿十幾個空箱子,裡面裝滿石頭,讓人誤以為那是他的家產。這件事情讓一些朝中別有用心的人知道了。於是他們告訴皇帝,其實孫嘉淦這些年貪汙不少,回鄉的時候帶了很多贓款。皇帝聽信謠言去查驗孫嘉淦的箱子,結果發現裡面全是石頭。這下他才明白孫嘉淦的良苦用心。皇帝也知道,孫嘉淦為朝中效力這麼多年,沒什麼積蓄。於是重重賞賜了孫嘉淦。
筆者認為,像孫嘉淦這樣忠心耿耿的人,就應該有一個好的結局。他一生為了朝廷鞠躬盡瘁,最後沒有為自己留下一分財產。即使是在他告老還鄉的最後時刻,仍舊想著維護皇家聲譽。對於孫嘉淦來說,他把自己的工作放在了第一位,一生都在為百姓做實事。對於皇帝來說,他好像一面鏡子,能夠實時監控自己的過錯。對於百姓來說,他是一個堅實的依靠,能夠為自己解決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