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關注孩子成長問題,讓孩子放心成長的囡囡育兒筆記。
蔡笑晚的教育理念則被稱之為
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
6個孩子,
5個考入博士,1個考入碩士
。而且都是著名大學,如
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羅切斯特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
能夠把孩子培養的這麼優秀,蔡笑晚的本人也肯定擁有不凡的學歷。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想。
但是其實,
在兒子上中學以前,一家人都生活在浙江的農村
,根本不是精英家庭,更和良好的教育條件根本不沾邊。甚至在當時,還流傳著讀書無用論。
不過雖然外在教育條件不夠好,但是蔡笑晚一直都非常堅持讓孩子讀書,而且自己對育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
那麼
其中一個方法,其實幾乎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但是卻很少有家長做到
。看似沒什麼用,但是其實為孩子的學習歷程絕對是打下了一劑強心針。這個方法就是——
“給孩子立志向”
。
每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
“你有什麼夢想?”
那麼此時孩子的都是天馬行空,雖然孩子在說完自己夢想的時候,
家長都會鼓勵孩子,但是其實誰都沒有真的把孩子說的話放在心。
但是蔡笑晚則不同,他會主動地幫助孩子去“異想天開”,蔡笑晚會在家裡貼上
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的海報,
而且平時在平時給孩子講故事,故事的內容正是這些偉人。
蔡笑晚的孩子從小聽父親給他們講述著這些平時生活中從來不會接觸到的思想、生活方式、奮鬥目標,那麼眼界其實早就要比同齡的很多孩子都要更寬闊了。
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薰陶中,
蔡笑晚的小女兒天西在5歲的時候,就說要做“居里夫人”
。後來,蔡天西
在28歲的時候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
雖然單單是給孩子立志向不能讓小女兒蔡天西直接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但是在她人生的發展中肯定是
發揮著指向標的作用
,讓給孩子對自身的行為準則更有要求。
就像是同樣兩杯水,讓兩個孩子去自由發揮做成飲料。那麼從來沒有喝過飲料的孩子和熟知各種飲料做法的孩子相比,肯定相差甚遠。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
,更多的時候,都是被自己設定的界限給框住了,所以
敢想的人才能優秀。
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說過:“用偉人的事蹟激勵孩子,遠勝於一切教育。”
尤其是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道理很多時候都是非常“假大空”的,根本起不到對孩子的教育意義。
像是孩子吃飯總剩飯,家長如果和孩子講道理說,這些食物來的有多不容易,農民伯伯種地有多辛苦,其實孩子很難有體會的。
但是如果帶著孩子去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其實不用家長講大道理,孩子也會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
所以用偉人的事蹟激勵孩子也是如此,無需長篇大論的去給孩子講道理。透過名人,家長就可以讓孩子瞭解到想要成為優秀的人,要擁有足夠
的意志力、優秀品質和才華。
讓孩子一點點的向名人的方向去靠攏。即使達不到名人的成就,其實孩子也會在名人的事例下,逐步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