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中秋佳節將至,一年一度的“大閘蟹季”也如期到來。然而,新鮮的大閘蟹雖然美味,歷年都有的“紙螃蟹”超發、空轉現象,也引發了不少媒體的關注。為此,《光明日報》發文質問道:是誰在消費那些有名無實的“紙螃蟹”?對於這個問題,紀檢監察機關近年來查處的黨員幹部、公職人員違規收受“紙螃蟹”的案例,不失為一種直觀的解讀。不論在什麼領域,只要出現了違規現象,都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否則,就算是澄澈的陽澄湖,也可能被貪汙腐敗的不正之風汙染。
與此同時,與體育課有關的話題,也在上週收穫了不少關注。據《新京報》報道,日前,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講到:“要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在校園體育課中要實現教會、勤練、常賽三個目標”。《新京報》對此刊發評論文章稱:“學生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根源在於學業負擔沉重。提出每天鍛鍊兩小時,要佈置體育作業等,要解決的都是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也就是說,僅僅靠在體育課上作出改革,還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能不能上好體育課,最關鍵的還是學生能不能成功“減負”。
很多事情的改變,都不能只靠單方的努力,而是需要統籌思維,整體規劃。日前備受關注的“科普論文閱讀量1萬+可參評國獎”事件,就在網上引起了不少爭議。正如《新京報》在評論中所指出的:“各個高校都在力圖創新,希望增加更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從而完善評價體系,能夠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更充分、更客觀的評價。”
這樣的創新型人才評價標準,確實具有某種啟發意義。不過,校方不能只是簡單地“為創新而創新”,要看這樣的新思路是否符合整體的學術工作要求目標,是否能被多數教職工接受。《新京報》也對此表示:“科普論文自身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源頭。如果沒有相應的斷定,那就相當於完全交給了閱讀量,也並不符合基本的學術邏輯——質量管理與過程管理仍不可或缺。”真正拿出既符合學術標準,又令人信服的創新方案,才是更具可行性的創舉。
另一件受到媒體關注的事,則與文物保護有關。去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通報批評了大同、洛陽、韓城等5座城市,表示這些城市歷史文化遺存遭到嚴重破壞。近日,《經濟日報》又對此事發聲,在一篇專題文章中指出:“各地在古城改造及城鎮化和特色小鎮建設中,應避免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不能盲目拆古城和老街區,使原有的古城老街失去特色,應尊重歷史特性,繼承有形的歷史遺蹟,以免淪為缺乏特色的千城一面。特別是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應依託原有產業優勢、歷史人文資源和獨特資源稟賦,形成獨具特色的建設及發展模式。”
為了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性與豐富性,各地在處理古建築與文物問題的時候,不能盲目搞“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情況,對相關文物進行合理保護。許多寶貴的傳統文化資源都是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為此,有關部門必須做到對後人負責,為歷史負責,把文物保護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 不久之前,網友曝光的“奧陶紀景區疑似有遊客玩高空專案墜落”一事,也得到了媒體的關注。面對這起悲劇,反思教訓很有必要。“紅星新聞”對此表示:“現實中,越是以驚險刺激為賣點,越容易成為掀起轟動效應的爆款。但如果失去了安全的保障,‘刺激’終不免成為‘刺痛’,網紅專案也很可能‘招黑’。查明此次事故原因的同時,有必要儘快為高危險性網紅專案立個規矩。”
如今,國慶長假即將到來,全國各個景區的安全保障問題,必須得到景區負責人與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但願類似悲劇不再發生,每個人都能生活在安全有序的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