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澹泊敬誠大殿,按現在算花了13.6億,錢都花在哪了?
歷史上被稱為“熱河行宮”、“承德離宮”的避暑山莊,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建於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時89年修建,佔地564萬平方米,相當於2個頤和園和八個北海公園。
承德避暑山莊裡有一座最重要的建築,也是最低調奢華的典範,那就是澹泊敬誠殿。康熙皇帝在修承德避暑山莊時曾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澹泊敬誠殿的感受:“樸素,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康熙爺說得沒錯,雖然澹泊敬誠殿相當於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它是清代舉行重大慶典、百官朝覲、接見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節的地方。但是卻極符合“澹泊敬誠”之“不煩不擾,澹泊不失”的風範,因為康熙爺建設它的時候就地取材,極盡節儉。
可是康熙爺沒想到的是,這一切被他的孫子乾隆給徹底顛覆了,怎麼回事兒呢?
乾隆自幼受康熙的寵溺和教導,深知康熙“澹泊敬誠”四字的用意,但是他卻覺得皇家的威嚴必須要彰顯出來,於是乾隆於1754年全部使用金絲楠木對澹泊敬誠殿進行改建,這一下事兒可大發了。
當時採集這些楠木耗資巨大,修建此殿僅運費就花費白銀1.3萬兩,動用各類工匠達19萬人次,總耗銀7.2萬兩。大殿的門窗、房梁和柱子全部採用金絲楠木,看似古樸,實則極盡奢華。
金絲楠木為何會那麼名貴?
金絲楠木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比如說,當時修建紫禁城的金絲楠木出自四川峨眉山,由於蜀道難於上青天,民間流傳著“一根楠木一條命”、“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說法。甚至在明代竟然有官員進供金絲楠木可作為業績考核和晉升的條件,平民進供一根金絲楠木即可做官的規定。
明代文人王志性所撰《廣志繹》裡描述的楠木,“楠木十數丈餘,即高且直,又其木下不生枝,止到木巔方散乾布葉,如撐傘然,根大二丈則頂亦二丈之亞,上下相齊,不甚大小,故生時軀貌雖惡,最中大廈尺度之用,非殿庭真不足以盡其材也”。
後世也有人如此形容澹泊敬誠殿上的金絲楠木,“百林出一樹,百樹擇一楠。百楠選一柱,百柱擎一天”。
澹泊敬誠大殿這些金絲楠木產自雲貴、鄂川一帶的深山峽谷之中,透過長江轉運至京杭運河,再運到通州碼頭,從通州運到幾百裡外的承德,其艱難程度不言而喻的,其成本不可估量。
在澹泊敬誠殿的門額上,懸掛著乾隆時期御筆親書的三塊貼金雲龍地硬木錫刻的黑字匾額,分別是乾隆86歲、87歲、88歲當上太上皇以後寫的。大意是說避暑山莊的修建是他爺爺康熙的功勞,感謝他的祖父為他創造瞭如此的風水寶地。然後表達了在避暑山莊並非遊山玩水,而是勤於政務、憂國憂民的態度。言下之意也隱含著對這座大殿的喜愛之情。
澹泊敬誠殿歷經滄桑,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澹泊敬誠楠木殿的明柱曾經被刷上了紅漆,直到1986年才把所有紅漆刮掉,並用傳統的方法進行燙蠟,才恢復了歷史原貌。這座看似低調,卻極盡奢華的大殿,有朝一日大家不妨去仔細地看一看。
蜀黍在這裡寫了很多的文章、拍攝了很多的影片,但是仍然覺得不過癮,依然想用更直接的方式跟你交談,蜀黍願意蹲坐在溫暖陽光下的一處牆角兒,坐在小板凳上,慢條斯理地再給你講講最新的旅行故事,也許這一講,就是一生!請你關注我吧,我們路上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