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中國第5軍翻越緬甸野人山,開始了3個月的災難性大撤退

有人可能不知道,二戰以前的緬甸,可是東南亞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可如今,它卻成了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我們究其原因,“戰爭”結束了其曾經的榮光和繁榮。然而,二戰以後的緬甸,依然是因為戰爭,同樣毀掉了來自不易的統一與安定。

1942年,中國第5軍翻越緬甸野人山,開始了3個月的災難性大撤退

1948年,緬甸脫離英殖民以後,國內各個民族的武裝,紛紛揭竿而起鬧起了獨立,成立了反政府武裝。其中,克欽獨立組織(KIA)是緬北最強大的一支武裝政權。最初,KIA革命的目標是聯合緬甸、印度以及中國的景頗族人,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克欽共和國。

不過,KIA經過30多年的武力對抗以後,並沒有徹底消滅政府軍的武裝力量,於是KIA便在1994年,跟緬甸政府達成了雙方停戰的協議。從此,KIA的政治目標,也改變為建立一個充分自治的克欽邦。

1942年,中國第5軍翻越緬甸野人山,開始了3個月的災難性大撤退

在緬甸17支與政府達成停戰協議的武裝力量裡面,KIA是唯一與政府簽訂文字停戰協議的武裝,雙方對各自的管理地區進行了嚴格的劃分。KIA按照行政規劃,將所屬地區劃為西部、東部、南部、北部4個省,每一個省設有完善的黨、政、軍管理機構。

從密支那往西,一直到達印度邊界線的雷多,里程大約434公里,這裡現在屬於軍事禁區,但在二戰期間,這裡卻是英軍掌控運往中國物資的重要通道。如今,沿途除去KIA以外,印緬邊境還有十多夥大小叛軍,長年內亂致使這些地區一直很貧窮、落後。

1942年,中國第5軍翻越緬甸野人山,開始了3個月的災難性大撤退

克欽邦西部省的管理轄區,俗稱11營。一直從伊洛瓦底江延伸到印度邊界,緬甸政府在中印公路沿線管理城市,並在沿途設立關卡。而KIA則管理著沿途的一些鄉村。作為二戰時期的主戰場,11營是守護密支那的一個重要門戶,整個營部都在野人山巨大屏障的保護下。

當年,在野人山有5萬多人的中國遠征軍,因為迷路而沒有食物和疾病,上萬的中國戰士被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原始叢林當中。因此,在我國遠征軍的歷史記憶裡面,“野人山”就是一座收割生命的死亡之山,深處都是參天大樹、密不透光,一旦迷路很少有人能夠活著出來。

二戰結束以後,根據盟軍曾經公佈的一些資料顯示,當年中國遠征軍有10萬大軍進入緬甸,直接參與作戰不足2月,逃亡近3個月,傷亡人數約計61000餘人。其中,死在戰場上的有一萬人左右,剩下5萬人皆是因飢餓、疾病,死在了深山密林的野人山。

1942年4月,因中、英、美三國在戰略上的矛盾和指揮上的混亂,導致我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就以狼狽不堪收場,而且還是被緬甸老百姓嘲笑的結局落幕。當時,中英盟軍落入敵人的三面包圍之中,何去何從是中國軍隊在國外第一次面臨的生死抉擇。

1942年4月底,英軍已經安全撤離緬甸,回到印度轄區。緊接著,中國遠征軍總司令羅卓英,帶著指揮部的其他人員與史迪威將軍一起撤往印度。然而,我第6軍由於在日軍包圍圈之外,所以,沒有遇到日軍的強力攻擊,便由景棟地區退回我國滇南一帶。

1942年5月7日,作為中國遠征軍副總司令的杜聿明,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地帶著自己的主力部隊第5軍,前往緬甸的密支那方向進發,然後穿越野人山,撤到雲南境內。當然,這是一條距離最近回到中國的路線,但是,沒想到日軍卻走在了他們的前頭。

5月8日,八莫、密支那相繼陷落,被日軍強行佔領。至此,杜聿明的第5軍回國的退路都一一被掐斷。而東路、中路的我遠征軍,皆被日軍打散為幾路,分別向東北方向轉移。當時,第5軍為了逃命丟掉所有的重灌備,徒步進入緬甸北部的原始森林,開始了3個多月的災難性大撤退。

“野人山”,是一條綿延幾千公里的橫斷山脈,它起始於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一直延伸至緬甸的密支那北部地區。可以說,山巒起伏、叢林密佈,幾乎就是一片無人區,就連當地的景頗族人都不敢進入野人山的深處,更別說是人生地不熟的我遠征軍將士們了。

根據《血祭野人山》一書中一位緬甸老兵的回憶,當時野人山腳下的一些村莊裡,忽然間不斷有一些中國軍人出現。老百姓時常看見一些士兵像抬轎子一樣抬著幾名軍官,起初村民們看著中國軍人狼狽的樣子,覺得十分可憐,就準備很多食物接待他們。

因為最早人不多,當地村民也沒有過分的擔心和害怕。不久以後,不斷有中國士兵趕來,由於人數大幅度增加,村民們也沒有了多餘的食物提供。於是,一些中國士兵開始抓老百姓的雞、鴨、狗等一些家禽來吃,村民見此十分害怕,全部跑入深山裡。

接下來,杜軍長的第5軍開始陷入悲慘的命運之中,在失去當地老百姓的幫助之下,飢餓頓時襲擊了整個已經精疲力盡地中國官兵們。當時,他們每一天就只能走上幾里的路程,要四處去找東西填飽肚子,否則沒力氣行軍。最後,就連樹根也拿來煮著吃。

然而,這還不是我遠征軍遇到的最困難的事情,更為艱難和可怕的卻是,由於我軍士兵對當地村民的不友好舉動,導致老百姓害怕都躲了起來。所以,我軍始終找不到一個熟悉地形的合適嚮導,等大部隊進入野人山以後,很快就迷失了方向,只能在密林中亂竄。

隨著時間的推移,眼見著戰士們一個一個地倒下,有的人就此再也沒能站起來。能走動計程車兵四處尋找食物,然後拿給倒下的戰友吃。再者,中國軍人都不懂得景頗語,基本上無法跟當地百姓溝通求助,所以,當時中國士兵只能吃一些植物和一些小動物為食。

就在第5軍遭遇糧絕迷路之際,更可怕的噩夢突然降臨而來,不斷有戰士患上痢疾、瘧疾等一些傳染性的疾病。就這樣,我軍將士面臨著沒有食物,得病得不到醫治,年輕的生命承擔著戰爭的殘酷,飢餓,疾病又猶如一對惡魔讓他們絕望的身心,無法再超越極限。

接下來,戰士們一批一批地倒下,就像瘟疫一樣不斷擴散。剛開始,長官還命人死去的官兵就地掩埋。到後來,叢林之中到處是中國士兵的屍體,已經埋不過來了。如今,在野人山沿線英軍修建的山路兩旁,遺留有大量中國軍人和美軍士兵的屍骨,無人問津。

如今,野人山可謂是到處是荒草叢生、大樹參天,長眠在裡面的中國軍人和美國軍人,他們已經與這裡的土地融為一體。想起先輩們的亡靈,我們難以釋懷心裡複雜的情緒。如今,在這紛雜錯綜的國際形勢下,不由得讓小編想起70多年前,那些死去的先輩亡靈。

中國10萬大軍入緬作戰,不足3個月傷亡一萬餘人,生還者僅4萬人。然而,廖耀湘新編第22師和孫立人的新編38師,要比進入野人山的第5軍的將士們,幸運得多。他們雖然也幾經磨難,拼死突出重圍,但最後,他們還是有驚無險地抵達了印度。

1942年10月,孫廖二人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國駐印部隊,在印度城市蘭姆加進行由美軍主導的訓練營。後來,這支部隊成為盟軍在緬北戰場上,組織第二次大反攻的主力軍。

雖然,二戰已經成為了過往歷史,但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應該記住這些曾經發生過的戰爭,記住那些為戰爭犧牲的英雄們。我們祈禱著世界和平,讓戰爭的硝煙散盡,讓人的內心不再充滿絕望和悲傷。為今天的和平祈禱,為明天的昌盛祝福。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97 字。

轉載請註明: 1942年,中國第5軍翻越緬甸野人山,開始了3個月的災難性大撤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