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妝冷知識:古代不止有抿一抿的胭脂紙,還發明過管狀口紅
關注我們
浩然文史創辦到現在有兩年多了,考慮到大部分粉絲其實是最近半年多才關注我們,之前沉澱的很多優質內容可能大家並沒有看到。所以我們推出了舊文精選欄目,挑選比較滿意的舊作,推送給新關注的朋友。
顏值高不高,口紅很重要。現在我們鍾情的咬唇妝、斬男色,其實古代早就有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古代女人的口紅和唇妝。
一、口紅製作
早在先秦時期,社會上就出現了欣賞女性嘴唇美的現象。《楚辭》中說“粉白黛黑,唇施芳澤”,那時女人就懂得用鮮亮的顏料來美化嘴唇,提升顏值。那麼,古代的口紅是用什麼原料製作的呢?
早期用的口紅,叫“口脂”。口脂是用紅色硃砂顏料或胭脂摻上獸脂製作而成的。口脂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
先以丁香、藿香兩種香料,揀入上好的棉花中,然後投入燒至微燙的酒中,以熱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浸透後,去除棉花和香料,將牛油或牛髓放入此香酒中,旺火大燒,然後撤火微煎,然後慢慢摻入硃砂顏料,並用青油調入,攪拌均勻,滅火後,自然冷泉,紅色脂膏凝結,唇脂也就製作完成了。
唐玄宗的女兒永樂公主,是個化妝達人。她曾經自制了多種化妝品,為了能夠研製化妝品,還專門開闢了一個種植各種香料香花的園圃。她的園圃中,能夠用來製作口紅的植物就有二三十種。
二、唇妝樣式
漢代前後,點唇的習俗正式形成。那麼古人都畫哪些唇妝樣式呢?漢代婦女點唇,上唇小、下唇大,嘴角部分用妝粉遮蓋。魏晉時期,唇妝以扁形居多,一般在原有的嘴型基礎上稍作添減,嘴唇的輪廓清晰可見。
漢代經典唇妝,《漢武大帝》林靜飾演衛子夫
到了唐代,國勢蒸蒸日上,氣象大氣恢弘,女性抹口紅最喜歡明豔,以彰顯自信、大方與美麗。先用妝粉塗抹整個嘴唇,然後再用明豔的口脂畫出唇型,一般上唇大、下唇小。
唐代的很多娼妓大都是引領美妝時尚的,她們創造的唇妝樣式有有一二十種,如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半透嬌、萬金紅、聖檀心、洛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媚花奴、嫩吳香等等。
這些充滿詩意,而又含蓄唯美的唇妝名稱,反映了對女性身體的關愛,凝聚著她們對美的不懈追求。
歷代婦女點唇式樣
從宋到明,女性唇妝仍以嬌小為美。到了清代,唇妝樣式就更加多樣化,上唇或塗滿,或作花瓣狀,下唇或只在中間點染一顆小櫻桃,或者幾乎塗滿。女人們更加懂得選擇合適的唇妝,來適應或修飾自己的嘴唇唇型。
乾隆皇后烏拉那拉氏
三、口紅色號
口紅色號可以說是古往今來女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了,當然對男士來說可能就是千古未解之謎。古代口紅以紅色為主。東坡居士有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古代女性在抹口紅上也頗講究深淺濃淡。上面所列唇妝樣式的名稱來看,如大紅春、小紅春、淡紅心等,可能也說明了紅色口紅不同色號之間的差異了。
敖珞珈仿唐代仕女
除了紅色口紅,古代婦女還流行過抹黑色唇脂。這種黑色口紅叫“烏膏”。《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唐憲宗元和年間,“婦人為圓鬟椎髻,不設鬢飾,不施朱粉,惟以烏膏注唇,狀似悲啼者”。
唐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漢人和胡人之間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烏膏就是受到了胡妝的影響。所以,白居易在他的詩中提到烏膏時,就說其“非華風”。
烏膏在唐代流行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稱其為“元和時世妝”。這種流行程度,不亞於今天風靡不輟的“斬男色”。
2016年Dior秀場模特的黑色唇妝
其實,烏膏並不是純黑色,而是一種近於黑色的暗紅色。當然,你可能get不到它的美,那麼來感受下歐美女性白皙膚色與耀黑唇色碰撞出的冷豔之美吧。
四、口紅的形狀
由於唇脂是用硃砂摻以動物油脂製作而成的,所以呈糊狀,是盛放在小罐或小盒子中。這種我們叫它“盒裝口紅”。
湖南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唇脂,盛放在小圓盒中
魏晉時期,還發明瞭“絲綿口紅”,就是用絲綿捲成圓條,浸染紅藍花汁,用來當腮紅或口紅用。這種“絲綿口紅”,是不是有點氣墊的感覺?
電視上常見女子化妝時,用一張紅色的紙片,在嘴唇上一抿,這種口紅是“薄片胭脂”,是用紙片或金箔浸染紅藍花汁而成。雖然攜帶起來比較方便,但用的時候還是有點不優雅,要先用唾液溶化它,才能用來塗面或畫唇。
《錦繡未央》唐嫣飾演李未央
直到唐代以後,才出現了管狀口紅。唐代元稹《鶯鶯傳》裡寫了這麼一段情節:崔鶯鶯收到張生從京城捎來的化妝品,其中就有管狀口紅。鶯鶯在給張生的回信中說:“捧覽來問,撫愛過深。兒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
隋唐時期的5寸,相當於今天的15釐米。可見,最起碼在唐代時,就已經有了管狀口紅了。
文史君說
小小的口紅,製作工藝複雜,形狀多樣,是我國古代工藝文明的一朵奇葩。它用明豔動人的色彩,妝飾著古代女人的美麗與自信,櫻桃小口式的點唇妝容,洋溢著最具東方特色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高春明:《中國服飾名物考》,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謝辰:《唇若施脂:口紅的演化史》,劉軍主編:《中國國家歷史》4,東方出版社2016年版。
許星、廖軍主編:《中國設計全集》第8卷《服飾類編 容妝篇》,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徐麗慧:《中國傳統仕女藝術》,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李芽:《中國古代妝容配方》,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年版。
曹金洪編著:《那些你不知道的歷史文化趣聞》,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
史青:《古代婦女臉部化妝——唇》,《服務科技》1996年第5期
周旭、譚靜怡、廣豐:《古代化妝小史——濃妝淡抹總相宜》,《中國化妝品(行業)》2009年5期
(作者:浩然文史·青驄馬小史博士)
關注我們
專業學者團隊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號首頁點聯絡我們
稿酬優厚
分享、在看、大拇哥
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