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馮佰靜和學生在一起。
國際中文教師趙雨在授課中。
“為熱愛奔赴山海。”2019年赴吉布提任教的國際中文教師杜忠廷的感受正是國際中文教師和志願者群體奔赴海外,從事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
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派出2306名教師,赴160個國家任教,其中新赴任教師為784名。自2004年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專案啟動以來,截至2021年底,向151個國家和地區派出志願者累計6萬餘人次,在全球4000多所學校任教。他們為傳播中文和中華文化,推進文明交流互鑑作出了獨特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熱愛。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中文教師和志願者仍在為中文教學忙碌,用真誠搭建交流的橋樑。
為熱愛奔赴山海
2020年1月,國際中文教師趙雨第三次踏上了柬埔寨的土地。“最初赴柬埔寨任教時,我是一名志願者,現在是一名國際中文教師。”從志願者到中文教師身份轉換的背後是他對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堅持。
對趙雨來說,國際中文教師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他喜歡的事業。“它給我帶來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是其他工作所沒有的。我會繼續在國際中文教育這條路上走下去,貢獻更多力量。”
在柬埔寨,趙雨感受到了當地民眾學習中文的熱情,這成為他選擇數次赴柬埔寨任教的動力。作為一名中文教師,能透過自己的工作幫助學生實現夢想,讓趙雨頗有成就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柬埔寨的中文教學也由線下轉到線上。為了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以及給學生傳遞不畏疫情、堅持學習的信心,趙雨堅守崗位,迅速轉變教學觀念,著手蒐集和製作線上教學資源。
受疫情影響導致中文教學開展難度加大的並不只趙雨,但老師們都在第一時間積極探索,尋求適合的教學方式,盡全力保證教學質量。
作為地處非洲的吉布提唯一的一名國際中文教師,杜忠廷也面臨諸多挑戰。“當疫情在非洲肆虐時,我不能退縮,因為如果我離開,學生就沒有課上了。”杜忠廷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對學生的承諾。
在泰國任教的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段維民也是疫情期間選擇留在海外堅持中文教學的一員。在疫情肆虐期間,家人朋友常跟他說“還是回來吧”。但他還是堅持留下,“因為我愛上了這份事業,也愛上了自己開展中文教學的地方”。
向世界播撒中文種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2500萬,中文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這其中,離不開在世界播撒中文種子的國際中文教師和志願者的無私奉獻。
格瑞那達位於東加勒比海向風群島的最南端,是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李淑婷任教的第二個國家。“走進這個國家,會有走進畫中的感覺。但它的知名度並不高,很多人可能不太瞭解。”也因此,李淑婷更覺得自己在當地開展中文教學的責任之大。
在格瑞那達那一年,李淑婷“忙著完成中文教學,也忙著舉辦文化活動”。“那時,我輔導一名學生參加‘漢語橋’比賽,他取得優異成績並獲得了到中國訪學一週的機會,回來後他告訴我要更認真地學習中文,也想到中國讀書和發展。”在那一刻,李淑婷認為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這個身份,也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語言成為力量,為學生開啟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窗”。
趙子傑一直有個夢想——以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的身份赴海外任教。夢想成真,他踏上了西班牙的土地,就此開啟了中文教學之路。
在為學生上第一節中文課之前,趙子傑心裡很是忐忑。心態的轉變來自一次偶遇。有一天,他在等小火車,一位西班牙小夥子主動用中文和他打招呼,還告訴他已經學了5年中文,非常喜歡中國。短短的幾句交流讓趙子傑感受到了中文的魅力,也對即將到來的第一節課有了信心。
在課堂上,為了活躍氣氛,趙子傑把不愛說話的自己變成充滿活力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深入瞭解中國和中國文化,他在教學中加入了文化內容……漸漸地,學生們從碰到他擦肩而過到主動隔著窗戶打招呼。“這既是對我教學成果的認可,也是我作為老師收到的最好的禮物。”趙子傑說。
用真誠搭建理解之橋
在國際中文教育從業者的眼中,中文是一座橋。藉由這座橋,可以增進中國和其他國家民眾間的理解,也可以消除其他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的一些誤解。
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馮佰靜在泰國任教兩年,最深的感受是保持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不同文化要相互尊重、彼此借鑑。
“我周圍都是來自泰國的本土老師,在和大家相處的過程中,我對求同存異、彼此尊重有了更深的體會和了解。”馮佰靜說。
在到格瑞那達任教之前,李淑婷曾在蒙古國任教一年。她記得,中文專業的學生很喜歡問關於中國的問題,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當代中國的知識就成了每節課的必備環節。
“這一年,從第一節課到最後一節課,從‘我是你們的中文老師’到‘我們是朋友’,我感受到了中文教學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幸福感。”李淑婷說。
國際中文教育志願者曹發強懷揣著“為中華文化走出去貢獻力量”的夢想遠赴匈牙利。“革命先輩曾為尋求救國圖強真理而遠渡重洋,作為一名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的青年,我要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為讓世界認識一個和平發展的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曹發強的願望是身處海外的國際中文教師和志願者的共識,也是他們一直努力的方向。他們正在用實際行動揮灑汗水,奉獻青春,面對三尺講臺,以滿園桃李生動地詮釋著這一時代追求。(記者 趙曉霞)
(本文配圖來源於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5月06日 第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