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童程童美孫瑩:新一代數字公民需要培養人機互動的能力
芥末堆訊 “在這個時代成長的中國的孩子,他們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在11月23日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童程童美首席教育官兼SVP孫瑩總結了數字環境中成長的新一代數字公民的特點,並提出,科學的學習方法、迴歸孩子成長規律、啟發長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是數字時代科技教育的三大要素。
孫瑩和現場觀眾分享了一組中國孩童的數字調研報告:
1.他們平均開始使用電子裝置的年紀在7-8歲之間;
2.接受調查的1-3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擁有智慧手機的比例達到77%,4-6年級小學生達到82%,初中生達到92%;
3. 週一到週五,孩子日均使用電子裝置的時間是47分鐘,週末達到了108分鐘,寒暑假的時候,這個時間是127分鐘。
4.孩子們最常使用電子裝置的前五個功能,分別是玩遊戲、聽音樂、寫作業、聊天社交和看影片。
“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能夠辨別資訊的真偽,保持獨立的思考,讓所有的資訊服務於那些更有價值的工作?”孫瑩向在場的教育工作者發出提問,當大眾被AI技術驅動的精準推送服務所包圍的時候,如何讓孩子在瞭解計算機底層的演算法框架的基礎上,跳出框架進行獨立的思考?
孫瑩的答案是,孩子們需要建立和資訊相處的能力,以及和計算機相處的能力。
在海量的資訊中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即資訊的辨識與分析,是人與資訊相處的第一要義。其次,是資訊的呼叫與編譯,在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之外,學習計算機語言,養成人機互動的思維,從而提高人機互動的能力。
“所有這些海量資源的存在是服務於資訊的創造和創作的。”孫瑩強調,不論是產品思維,或者是基於設計的思考(Design thinking),最終都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在創新產品的團隊合作中,孩子的協作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發展。當想法變成現實,在實踐過程中,資訊的反饋與升級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新時代的科技教育應當具備哪些要素?孫瑩認為,首先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例如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案式教學等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迴歸到孩子成長認知規律;最後是要追隨孩子的興趣,啟發長期的學習樂趣和內在動力。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面向未來的教育,它的意義不在於已經開啟已經開啟的盒子,還在於啟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開啟尚未開啟和即將開啟的盒子。”孫瑩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