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之後,迫於輿論和清朝皇室的壓力,國民政府宣佈要嚴懲盜墓者。為了自保,孫殿英派出手下,到南京多方奔走,用東陵盜出來的寶貝打通了層層關節,最終此事不了了之,孫殿英不僅沒有受到懲戒,反而官運亨通,不久還升任安徽省主席和第五軍軍長。
關於孫殿英將被盜文物都送給了誰?原軍統頭目文強在《回憶錄》中記載:抗戰時,他與孫殿英經常往來,兩人也曾聊到過東陵盜寶案,孫殿英無意中透露過一些不為人知的秘聞,比如慈禧陵墓中最珍貴的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翡翠西瓜則送給了宋子文,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他才免受制裁。
盜掘清東陵之後,孫殿英像牆頭草一樣在各大軍閥中來回搖擺,先後投靠過閻錫山、張學良等人,抗日戰爭時,他在河南被俘,投靠日本人當了漢奸。1945年日本戰敗,孫殿英立刻打出旗號,宣稱自己是“先遣軍”,是打入敵人內部的自己人。當時蔣正需要力量發動內戰,就將孫收編,出任第三縱隊司令,駐守湯陰,後在解放戰爭中被人民軍隊俘虜。
那當年是誰俘虜了孫殿英,他身邊是否像傳聞一樣,帶著大批的東陵珍寶,這些寶物最終又流落到了哪裡?
孫殿英被俘發生在1947年,當時負責進攻湯陰的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第六縱隊第十八旅五十三團,時任五十三團作戰參謀的尹萍親歷了俘虜孫殿英的過程,並親手驗收、查封了他隨身所帶的物品。
據尹老回憶,湯陰之戰,五十三團並不是主攻部隊,旅長肖永銀安排他們團作為總預備隊,在湯陰周圍負責警戒和抓捕敵人小股逃兵。戰鬥開始之後,五十三團三營發現了一股潰逃的敵人,立刻上前狙擊,在戰鬥中敵人躲進了一個小村莊,準備負隅頑抗。
三營的營部書記名叫武英,他見村子裡的敵人遲遲沒有動靜,擔心發生變故,就和九連長楊靠山趁著夜色偷偷摸到了村子中檢視情況。時任團作戰參謀的尹老得知情況後,立刻趕到了三營,詢問為何大部隊不跟上?
三營長有些猶豫,說團長給他下達的命令是在外圍警戒,不能讓敵人突圍,如果大部隊貿然進村,敵人很可能突圍。尹老擔心武英和楊靠山的安全,對三營長髮了火,嚷道:“快讓部隊跟上去,出了問題我負責。”在尹老的一再要求下,三營長最終同意他帶領兩個連,進村去接應武英和楊靠山。
當尹老帶著兩個連計程車兵趕到村子中時,發現裡面的敵人都已經繳械投降了。原來武英和楊靠山摸進村子後,發現裡面的敵人很多,兩個人根本無法對付,於是他們決定擒賊先擒王,只要抓住了村子裡的敵人指揮官,那毫無鬥志計程車兵肯定會放下武器。
經過尋找,武英二人在一座破廟中有了發現,很多無線電天線從窗戶伸出來,一看就是敵人的指揮所。摸進破廟門前,兩人往裡一看果然都是軍官,武英一手拿槍,一手舉著手榴彈,一腳拆開廟門,大喊:“繳槍不殺”,楊靠山也緊隨其後,舉槍指向屋中眾人。
敵人軍官面對從天而降的解放軍,被嚇的魂飛魄散,紛紛舉手投降。為首的是一個60多歲,高高胖胖的老頭,武英反應急快,一步上前用槍抵住了他的胸口,要他命令手下士兵繳槍,之後詢問後才知道,這個老頭就是著名的東陵大盜孫殿英。
孫殿英被俘了,那他隨身都攜帶著那些珍寶呢?尹老表示,當年我率部趕到後,親自清點驗收了孫殿英的物品,裡面並沒有人們傳說的翡翠西瓜,只有26塊金條,10兩一根,一共260兩。除了這些,當時繳獲的還有一把寶劍,尹老等人並不認識,詢問孫殿英,他說是從東陵中盜出來的,是三國時期趙雲的青釭劍。
這把劍當時並不是孫殿英拿著,而是由他的侍衛揹著,就像古代的劍客一樣。對於這把寶劍來歷,有人說是乾隆的九龍寶劍,有人說是趙雲的青釭劍,對此專家表示,關於九龍寶劍記載比較明確,被孫殿英盜出後,輾轉為戴笠所得,1946年又隨葬進了戴笠的墓中。
而青釭劍歷史上並無記載隨葬清東陵,所以專家推斷,應該是孫殿英將它說成是趙雲的青釭劍,至於原因不得而知,但這把劍應該來歷不凡,不然孫殿英也不會20餘年一直將它帶在身邊。
事後,金條和寶劍都被送到了野戰軍後方部門,至於最終的下落則早已無從查詢,至於那把寶劍也下落不明,成了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