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網站釋出對《關於最佳化高等醫學教育資源佈局、建立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的提案》的答覆。答覆中提到,教育部積極支援中西部“雙一流”高校利用多學科優勢,快速發展醫學學科。在學位授權稽核工作中,教育部對西部地區院校給予政策傾斜,相關院校在申請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學位授權點時,申請條件可降低20%,並把增列事關人民健康的醫學類博士點、碩士點作為主要政策導向,為西部地區加快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奠定了基礎。
答覆全文如下:
您提出的《關於最佳化高等醫學教育資源佈局、建立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的提案》收悉,經商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現答覆如下:
正如您所說,高等醫學教資源分佈不均衡、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將直接影響著各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的協調發展,影響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整體推進程序。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高度重視醫學教育資源佈局工作,不斷最佳化配置優質高等醫學教育資源、推進醫學高等教育協調發展。
一、關於統籌謀劃高等醫學教育協調發展的建議
教育部與國家衛生健康委深化醫教協同,持續推進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統籌推進醫學高等教育協調發展。一是頂層設計支援中西部醫學教育發展。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8〕3號)《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4號)等檔案,對新時期醫學教育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系統安排,明確提出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薄弱地區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能力建設,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實施過程中,加大對中西部醫學院校的政策和資金支援力度。二是實施中西部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為解決中西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緊缺的難題,2010年6月,教育部、原衛生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實施意見》(發改社會〔2010〕1198號),開展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中央財政補助經費支援為中西部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一名從事全科醫療工作的本科醫學畢業生。為深入推進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教育部根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逐步增加招生數量,從2010年的5000人增加到2021年的6499人。十一年來,已累計為中西部22個省份3萬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了近6.3萬餘名定向醫學生,從規模上實現了為中西部地區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2名本科醫學生的全覆蓋,探索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發展”的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加大中西部醫學院校省部委三方共建力度。2015年,教育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與部分省級地方人民政府啟動地方醫學院校共建工作,先後共建了重慶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寧夏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西藏大學醫學院、成都中醫藥等西部醫學院校,教育部在人才培養、學科和科研平臺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加快共建院校改革發展,並積極推動共建院校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區域醫學教育發展水平。
二、關於重點扶持中西部地方“雙一流”建設高校醫學學科發展的建議
教育部積極支援中西部“雙一流”高校利用多學科優勢,快速發展醫學學科。在學位授權稽核工作中,教育部對西部地區院校給予政策傾斜,相關院校在申請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學位授權點時,申請條件可降低20%,並把增列事關人民健康的醫學類博士點、碩士點作為主要政策導向,為西部地區加快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奠定了基礎。
三、關於支援在中西部地區依託高校佈局國家醫學有關研究平臺和重大課題的建議
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高校醫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支援和推動中西部高校在醫學領域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大力推進醫學領域基礎和核心技術攻關。一是建設醫學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目前共建設醫學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3個,其中中西部地區15個。同時,在中西部地區高校佈局建設了1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體系建設。二是開展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工作。為進一步提高臨床醫學研究能力,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科技部組織開展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工作,其中在中西部地區,依託中南大學湘雅二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在代謝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婦產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口腔疾病、老年疾病和兒童健康與疾病等領域佈局建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三是推進中西部生物安全三級水平實驗室建設。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透過《關於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實施方案》,提出將重點加大各級疾控機構和相關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投入,完善裝置配置,統籌最佳化檢驗檢測資源的區域佈局,實現每個省份至少有一個生物安全三級水平的實驗室,大幅提高重大疫情監測預警能力。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印發“十四五”國家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規劃清單和終止清單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21〕48號)要求,中西部地區中,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8家單位透過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申報,被納入“十四五”規劃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清單。四是加大中西部醫學科技投入。自2008年牽頭“重大新藥創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兩個科技重大專項以來,中央財政專項經費累計投入28.88億元、16.98億元分別支援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等中西部地區課題專案586項和79項。為促進中西部、經濟欠發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水平提升,自2019年面向部分中西部地區和委級重點實驗室空白省份開展委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目前已經實現委級重點實驗室省域全覆蓋。
四、關於加強公共衛生和健康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高度重視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和使用工作。近年來,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積極支援高校增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本科專業,加強預防醫學學科專業建設,佈局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加強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將預防醫學學科專業納入住培專業目錄,探索防治複合型公共衛生醫師培訓模式,加強公共衛生有關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在國家層面設立公共衛生人才專項等。
2013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七部門印發《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3〕56號),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明確規定取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並符合國家學位要求的臨床醫師,可授予醫學碩士專業學位,並按有關規定參加職稱評審;將取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中級技術崗位聘用的條件之一;培訓物件到基層實踐鍛鍊的培訓時間,可計入本人晉升中高階職稱前到基層衛生單位累計服務年限。近年來,按照中央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部署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衛生系列職稱制度改革,2020年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建議稿)》,保障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同等參評職稱評審;完善評價標準,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
下一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醫學院校的支援力度,加快中西部地區醫學人才培養。同時,透過建立東中西部高校全國性對口支援對接平臺,為受援高校提供諮詢指導、輸送管理人員和教學科研力量,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鼓勵和支援中西部地區開展重大傳染病、地方病、高原地區疑難危重症的研究,對新藥研發、科研成果應用轉化等方面給予支援,加快研究建立適應中國特色的公共衛生醫師培養模式,健全公共衛生醫師培養體系。加快推進衛生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充分調動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為中西部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感謝您對教育事業的關心與支援!
教育部
202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