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各色人等,雖然已經感受到了科技力量,並且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趨於時尚,但無論是社會中的精英,還是普通市民,一提起美食,相信所有人都會放下矜持,去不遺餘力的追捧琳琅滿目的美味。
有人說藝術源於多姿多彩的生活,而生活則源於每個人的心靈。懷著積極而又慷慨的生活態度,相信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非常快樂;如果每天都鬱鬱寡歡,就會一直處於情緒低落之中。在此奉勸大家應該放棄思想包袱,敞開胸懷去擁抱美食吧!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這些俗語不僅巧妙的構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美食地圖,而且也將傳承了幾千年的飲食文化。
“飽漢不知餓漢飢”, 處境好的人根本不理解別人的苦衷;“吃了人家的口軟,拿了人家的手短”, 一旦吃了或拿了別人的東西,在做事情的時候就會畏手畏腳;“吃著碗裡的,瞧著窩裡的”,用來形容一個人貪得無厭的幸福。
雖然這些有關飲食的俗語都非常淺顯,但是卻很直白的表達出了人生道理。在眾多與美食有關的俗語中,有一句俗語尤為俗氣,它就是“狗肉不上桌”。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的時候,都會產生一種非常費解的感覺。
“狗肉不上桌”俗語起源
現代社會由於物質極大豐富,人們的餐桌上不僅有各種肉味,而且還會有多種型別的海鮮。在眾多肉質食品中有一種肉,卻被人們無情的趕下餐桌,這種肉就是大家熟知的狗肉。而關於“狗肉不上桌”俗語,其實還有一段比較悠久的歷史起源。
一、狗是忠誠的朋友
相傳在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北方地區的遊牧民族,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就是放牧、打獵。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獵物,或者說可以更加細緻的照顧牲畜,北朝時期的遊牧民族,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狗。
這主要是因為狗不但可以成為放牧、打獵時候的好幫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看家護院。再一個就是小狗不但特別忠誠,而且還能夠有效理解人的意圖。久而久之,狗就變成了遊牧民族,最不可或缺的忠實朋友。
在這些原因的影響之下,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農牧民族,由於對狗產生了極為濃厚的感情,所以他們從來都不會吃狗肉。這其實就是“狗肉不上桌”俗語的來源,但是關於這句俗語的來源還有很多種說法。
二、宋代皇帝屬狗
在民間傳說中宋朝時期有一位皇帝,他的個人生肖就是狗。由於宋朝從建立之後,就開始實行“重文抑武”政策。所以很多有才華又有口才的文臣,為了討好皇帝特意上書言事。奏摺的內容大概為皇帝屬狗,所以應該積極保護狗這種動物,不然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這位皇帝聽取了文官的意見,於是下令不允許人們再吃狗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狗起到了保護作用,“狗肉不上桌”的俗語,也因為禁止吃狗肉而流傳開來。但別人認為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並且宋朝時期吃狗肉是一種飲食風尚。
三、努爾哈赤的救命者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傳說,在滿清政權尚未建立之前,建州女真核心領導者努爾哈赤,在一次外出作戰時突然迷路,而且被困了七天七夜、水米未進。在最後的緊要關頭,出現了一條狗,這條狗不僅引領努爾哈赤的隊伍,艱難的走出了困境,還為他們指出了一條生路。
至此努爾哈赤為了感恩這條狗,所以就下令所有建州女真人不允許吃狗肉。雖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已,但是卻能體現出狗與人類之間的和諧關係。狗作為最先被馴養成功的寵物,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也深受很多人的喜愛。
雖然有很多人已經住上了樓房,但是他們依然為飼養狗作為寵物。相比較於其他的動物而言,狗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儘量去意會人類發出的指令。甚至受過專業訓練的狗,還可以成為搜救犬、導盲犬,從這一點來看“狗肉不上桌”,也應該是人類應該做到的事情。
結 語
時至今日民間依然在流傳,“狗肉不上桌”的俗語。但由於民風民俗和飲食習慣不同,生活在廣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依然有舉辦狗肉節的食物。雖然這種做法很深受愛狗人士的抵制,但是直到現在依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