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對路拓寬出路 職業院校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央廣網武漢5月14日訊息(記者楊禕)創新專業課程設定、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完善學生關愛體系……近年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立足現代職業教育鏈、創新發展職業教育,依託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不斷培養出360°高品質職教人才。

打造品牌“金課” 精準對接龍頭產業

辦學對路拓寬出路 職業院校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課現場(央廣網記者楊禕攝)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本“細胞”,在課程改革、專業建設方面學院探索出“六課堂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包含專業教學、課外活動、網上學習、國際交流、雙創社會實踐、社團建設,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洪渠表示,學院滿足學生在校期間需要的知識傳遞、能力訓練、素質提升、思想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全方位立體化培養新時期高素質人才。

學院按照課堂教學“五融入一應用”思路,全面推廣專案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模組化教學等教學方法,推進落實“現代化”教法改革,實踐形了33種不同內涵的新型教學模式,全校普及應用網路學習空間,開發應用智慧課堂,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聚力打造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品牌“金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領域推出了具有國家級水準的示範課。

2019年,學校牽手區域內41家涉芯企業成立湖北芯產業職業教育聯盟,為湖北區域經濟特別是芯產業發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援。依託產教協同,學校與企業合作,年均培育7000餘名工匠型人才,為社會輸送成千上萬的高素質勞動者。

培養企業“用得上、用得好”的技術人才,對職業院校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3D列印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是教育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專案,2019年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透過獲批,學院推行以科研助理為主的卓越工匠的培養模式。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硃紅老師表示,學生在一年級進行遴選,在三年的培養過程中,這些學生可以進入教師的專案組,跟著老師一起完成專案任務,對學生是一個全方位的培養,第一批的學生中,有兩位透過社招入職華為。“易超同學就職於華為數字能源產品線研發管理部,硬體平臺開發部擔任產品測試工程師。朱金誠同學就職於華為整合與驗證資料中心能源驗證部,擔任結構測試工程師。”硃紅老師說,看著學生一步步成才,是作為老師最驕傲也是最欣慰的一件事。

完善學生關愛體系 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高職院校學生“落榜”心態、自卑心理、消極情緒較嚴重,如何激發學生自信心、上進心,促進學生立志成才、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之一。

為了讓學生重啟信心,確立人生目標,學院實堅持全員“走近學生、關愛學生、幫助學生”。“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致力於培養人見人愛、不可替代、豐富多彩的一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人才的關鍵在於教師。”李洪渠說,每個教職工都有育人任務和重點,除了課程思政外,有八種育人形式可供選擇,育人“業績描述”與教學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會服務工作量一併納入教師考核。多年的堅持,校內無論教學、管理還是服務崗位,都把學生的事當大事。

“金盃銀盃不如學生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學生的誇獎”,讓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體驗好,畢業後發展得好,健全學生關愛體系,從思想、生活、學業、就業各方面給與關愛和指導,全員參與、全程影響、全景薰陶、全面培養、全部覆蓋,在學生成長路上一個不能少。

設定“就業紅線” 倒逼專業建設改革

就業是一把手工程,除了以往促進就業的老辦法如提高就業能力、便利的就業服務外,根據每年的就業情況也會推出新措施。2021年,根據就業動向,學校採取就業率倒逼專業建設改革。李洪渠院長解釋道,“如果專業就業出現問題,實際上就是專業設定、定位、培養目標出現問題,就業是檢驗一個專業存在價值的‘紅線’。”據瞭解,目前2021年畢業生25%簽訂了就業協議,50%報名專升本。

據悉,武漢職業技術學院2020屆畢業生共6428人,初次就業率91.96%,畢業半年後就業率96.21%。2020年7月13日,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釋出《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武漢職院上榜TOP30,位列全國第13位,湖北省內高職第一,畢業生平均薪酬6025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77 字。

轉載請註明: 辦學對路拓寬出路 職業院校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