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宋代經濟實力強勁,是唯一的完全募兵制王朝,為何卻是最弱朝代?

由 鹹春葉 釋出於 經典

大多數學過高中歷史必修一的同學,對於這個問題都感覺不陌生,開啟到第三課“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鬥爭”,很容易找到宋代三冗的原因,進而解讀出宋代軍事不強的各種原因。

總結起來,主要有兩大點原因,一點是宋代“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使得宋代武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另一點是宋代“強幹弱枝”的中央與地方的微妙關係,沒有充分調動地方軍事積極性。

如此種種,由於宋代留下的文字材料還比較多,所以,想要罵宋朝,完全不擔心素材的問題。

但是,我想說,他們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並未真正意義上的瞭解宋代,頂多算作是人云亦云的“學術搬運工”。


宋代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完全實行募兵制的王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朝著建立一支最能打的軍隊為目標努力的。

所謂募兵制,就是招募能打的人來當兵,中國最早的募兵應該是在戰國時期的魏武卒,吳起以募兵制的方法建立魏武卒後,曾在戰國初期橫掃天下,創造了以五萬魏武卒大破幾十萬秦軍的輝煌戰績。

此後,在各朝各代中,募兵制下的軍隊都是比較能打的軍隊,從這個角度來說,完全募兵制下的宋代軍隊,完全可以吊打之前任何一個王朝的軍隊。

因為除了募兵制之外,封建王朝大多采取經濟實惠的府兵制,這個兵制也就是“寓兵於農”,打仗的時候是兵,不打仗的時候是農民,國家沒有額外負擔,尤其是不打仗的時候,完全沒有軍費上的壓制。


但是府兵制的缺點也是極大的,那就是把土地分給士兵後,前幾代計程車兵還能老老實實的種地,然而幾代之後,士兵後人們見過了花花世界,大多把地賣了,然後逃脫兵籍。

在土地兼併的時代,往往也是府兵制崩盤之時,這個時候要打仗,自然是找不到兵啊!

可以說,宋代採取完全的募兵制,把全國的精神小夥搞到北京擔任禁軍,戰鬥力自然是槓槓的,說宋代士兵沒有戰鬥力,是站不住腳的。

但是募兵制也有缺點,那就是燒錢,整個封建王朝時期,只有宋代能夠實行完全的募兵制,你說宋代的經濟沒有轉化為軍事實力?那不就是偽命題嗎?中國古代有且只有宋代繁榮的商品經濟,才能支撐起如此燒錢的軍制。


當然,儘管募兵制下計程車兵很強壯,但是複雜的軍制,極大的拖累了宋代軍事實力的發揮,比如說宋代實行調兵權與統兵權相分離,樞密院掌管調兵權,三司統帥軍隊,等到打仗的時候,派遣的兵將往往並不是之前統兵的將領。這就導致在戰場上,將兵心不齊,缺乏默契。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也是複雜的,在沒有實行這種複雜兵制的時候,武人專權,軍閥割據,中原王朝深陷政權更迭的困境中,逐漸形成分裂割據的事實。

宋代立國之外,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徹底根除唐末五代以來軍閥割據的局面,這也是宋代能夠以一個整體與北方遊牧民族對抗的基礎。

實際上,不是中原王朝不能打,而是分裂割據、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中原王朝不能打。


如果大家認為宋代不能打,那麼唐末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本就沒法看了。

比如一直被後來人所詬病的澶淵之盟,宋代與遼國議和,此後以“兄弟之國”相稱,這種城下之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看作是大宋的恥辱。

但是如果瞭解五代與南宋的歷史,你就會發現,能夠與契丹以兄弟相稱,絕對是宋朝的高光時刻。

如果往前推的話,五代時期的後唐大將石敬瑭為了推翻後唐的統治,自己當皇帝,不僅將中原王朝作為抵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侵的屏障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還向比自己小一歲的遼國皇帝耶律德光稱爹。

在契丹人的支援下,石敬瑭最終如願以償,取代後唐,建立後晉,石敬瑭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兒皇帝”。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後晉可以看作是遼的附屬政權,也可以看作是臣服政權,總之是相當憋屈的政權。


石敬瑭在憋憋屈屈的死了之後,他的接班人想要改變這種對契丹低三下四的局面,答應自己稱耶律德光為爺爺,但後晉政權不再臣服於契丹。

此舉遭到契丹人的猛烈攻擊,不久打入開封,後晉滅亡,耶律德光本來打算趁機建立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政權,無奈自己歲數大,而遼國的統治手段遭到中原百姓的激烈抵抗,最終耶律德光在撤退的途中病亡。

中原能夠得以保全,沒有變成契丹人的草場,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耶律德光去世後,契丹連續出現幾位昏主,帶有極大的僥倖。

可以說,在北宋初年,北宋統治者能夠排除萬難,發兵北伐,打算將燕雲十六州奪回,也算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趙光義時期的兩次北伐,距離宋代成為真正大一統的朝代,真的就差那麼一丟丟。儘管如此,宋代依然是唐朝之後,連續幾十個政權後,能夠真正與契丹有一戰的政權,這是很不容易的。


雖然如我所說,宋代募兵制下的軍隊是傳統中原王朝最能打的一個時代,但是也遭遇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遊牧政權,這是宋代的悲哀!

當時北方先後出現的強大遊牧政權,包括並且不侷限於遼、金、西夏、蒙元等政權,哪一個都是相當能打的政權。

之所以強大的宋代軍隊無法應對遊牧民族的衝擊,主要原因就是在熱兵器沒有出現之前的黎明,冷兵器時代的騎兵對步兵在中原地區簡直就是屠殺。

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騎兵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尤其在宋代,透過大量新生產的鋼鐵,遊牧民族是將騎兵武裝到牙齒,形成諸如鐵浮屠一類的重灌騎兵,騎著這樣戰馬的金人就像是小坦克一樣,衝擊宋軍的步兵方陣,當時有說法“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從側面反映了金國騎兵的強大。


那麼,宋代為何不能培養騎兵體系呢?

答案是傷感的,因為產馬的主要產區,一個是在燕雲十六州,一個河西走廊,當遼國和西夏崛起將這兩塊土地佔據後,宋代就再無良好的大型天然馬場了。

而西夏和大遼都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騎兵,比如當時巔峰時期,西夏可以達到50萬騎兵,每名騎兵配備一匹戰馬,一匹落後,而大遼每位騎兵更是直接配備三匹戰馬。

如此來看,宋代花了大價錢募集的一百多萬陸軍,無論是跟西夏,還是跟大遼,都沒有多少優勢。

缺乏戰馬,使得宋代不能夠像漢朝和唐朝一樣打造一支強勁的騎兵,最終擁有再多的步兵也是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