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朱猛進科學網部落格
導師如何培養研究生直接關係到研究生的質量。在土博士日益遭受歧視的今天,研究生培養的話題更應值得關注。那麼,目前國內到底有哪些研究生培養模式?這些五花八門的培養模式各有什麼特點?是不是跟研究生的質量下滑有直接關係?......
(圖片來源:pixabay)
與本科生的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屬於個性化教育,每個單位、甚至每個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都多少帶點自己的個性特徵。記得一老教授曾感嘆,現在的學者已經越來越不會帶研究生了,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現在想來還真有一定的道理。
如今,國產研究生的境遇已大不如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國產研究生質量的整體下滑。導師如何培養研究生直接關係到研究生的質量,從邏輯上講,研究生質量下滑肯定多少與國內學者實際採用的培養模式有點關係。
總結了一下,目前國內對於研究生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有些研究生導師可能兼具某幾種特徵):
1. 事事親為模式
這類導師對所有的事情都不放心,所有的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連細枝末節都不放過,研究生什麼都不用操心,只需要按導師安排好的步驟去執行即可,與比較懶的研究生是絕配。
年輕的導師往往喜歡這樣。這類導師看起來事事替學生著想,對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比較關心,給人的感覺很“nice”,與研究生之間的感情也比較好。他們比較有主見,但同時也比較武斷,表面上會聽學生的意見,但實際上,即使有創造力的研究生提出的好建議、好想法也基本不會採納。
經歷這種培養模式的研究生,由於所有的東西導師都由“包辦”了,畢業肯定不用愁。不但“成果”不會缺,稍微勤快一點的研究生甚至還可以拿出相當可觀的“成果”來。不過,由於缺乏獨立性思考,在科研上自我驗證的空間基本沒有,他(她)畢業後的實驗技術也許相當不錯,但學術思想卻相對比較欠缺。
2. 完全放任模式
(圖片來源:pixabay)
與事事親為型完全相反,這類導師只提供實驗室、只提供研究經費,基本上完全放任學生自我發揮,絕大多數時間對怎麼做絕不插手,甚至長時間對課題進展都不過問。我就知道好幾位這種型別的研究生導師。
這類導師不強迫學生去做事,他們不是沒指導能力,也不是完全不指導研究生,只要學生就具體的問題請教,他們會給出詳盡的指導。自制力強、思想活躍的研究生遇到這類導師是一件幸事,但對於“不懂事”的研究生而言,一般很難有所作為。
從這類實驗室出來的優秀研究生思想非常活躍,在科研上也能獨當一面,這種優秀絕對是貨真價實的。當然,這類導師培養出來的優秀研究生雖然絕對優秀,但數量往往也很少,更多的研究生出來後都比較平庸。
3. 流水線產生模式
我知道有好幾個牛單位的好些牛導師就是按這種模式來“培養”研究生。在這類導師眼裡,研究生就是現代化生產流水線上的固定實驗員。這類導師只要求學生做某個具體的實驗工作,而且從不告訴學生為什麼,學生所做的全部就是儘快上手,按高IF雜誌的標準做出老闆所需要的漂亮結果,後面基本就沒有研究生的什麼事了。導師拿到多個研究生的漂亮結果之後,將資料進行“組裝”,整理成高IF的paper。這種實驗室表面上看起來很牛,硬體裝置先進、管理正規、課題很前沿、文章IF很高,對欲報考的研究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圖片來源:pixabay)
但從研究生培養的角度來看則不然,這類實驗室就像現代化工廠的加工線,研究生只是加工線上的“廉價機器”,它們不是為了培養研究生,而是為了高效生產高IF文章而存在。似乎越牛的單位,這種流水線生產研究生的現象就越突出。
這類實驗室出來的研究生,在他(她)負責的單項實驗技術上絕對是一流,但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實驗技能比較單一,除非是有上進心的研究生,悄悄地參與過自己負責環節之外的工作。同時,由於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專攻某一個技術環節,完全沒有自己發揮的空間,所以科研的整體思維比較缺乏,科研的獨立性也很差。雖然學生畢業時拿出來的paper非常牛,但在科研上並不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
4. 剝削式“培養”模式
這類導師在研究生看來有點“變態”,他們對研究生所做的一切可以概括為兩個字——“剝削”。他們完全不關心研究生的培養,甚至根本就沒有“培養”這個概念。在這類導師眼裡,研究生只不過是剝削、壓榨、利用的物件,而且是可以不付工資的那種。
這種導師對研究生非常苛刻,根本不管研究生的生死,即使逼得研究生跳樓也在所不惜。在這類導師中,有的導師雖有充足的課題經費、有先進的實驗裝置,但對學生的要求是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其他時間都是幹活的時間,週末、節假日想都別想,對學生的苛刻程度幾乎到了奴隸主的地步。
有的導師沒有課題、沒有經費,對學生的畢業課題不管不問,但卻恬不知恥地要求學生畢業必須先拿paper來,而且必須是導師為第一作者的paper。還有更變態者,他們對研究生的剝削、壓榨和利用遠遠超過了學術本身,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甚至是威逼女研究生貢獻自己的肉體。這類“禽獸”導師是將“教授”變“叫獸”的敗類。
5. 個性化培養模式
研究生培養的最佳模式就是個性化培養。所謂的個性化培養,就是不拘泥於固定的培養模式,而是針對研究生個人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合適的培養方案。研究生總是千差萬別的,例如有基礎差的、基礎好的、家境貧寒的、家境富裕的、性格開朗、性格內向的,等等。
對於不同的研究生,在學術規範、實驗技能、閱讀與寫作能力、發言能力、科研思維能力上的培養都要做到因人而異。能做到個性化培養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1)導師瞭解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
(2)所帶研究生的數量不太多;
(3)導師有精力、有耐心。
實際上,每個研究生的培養都是一個鮮活的具體培養案例,能真正做到個性化培養往往很難,特別是對那些同時招收了幾十個研究生的導師而言。個人認為,即使因為精力有限而難以做到真正的個性化培養,但也要在指導思想上有這個意識,首先關心、尊重研究生是必要的,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鼓勵和支援,一定要把研究生當成一個需要培養的人才來對待,至少當廉價的民工看待是不對的。
(圖片來源:pixabay)
成語接龍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