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媽媽
最近,西安一個家庭火了。
來自陝西西安的張女士,在網上分享了家庭裡一家三代十幾口人的學歷,一家人齊齊整整,都是高材生,不是博士就是碩士,最普通的就是大學本科了,其中還有很多家庭成員,是在各自領域非常著名的教授。
我們來盤點一下這個學霸家庭都有哪些博士碩士~
姥爺,哈工大碩士,他的導師是當年的蘇聯專家蒲列霍基柯:
大舅,清華碩士:
父親:碩士,結構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姑姑和姑父,一個是中文系教授,一個是數學系碩士:
到了張女士這一輩兒,姐妹幾個也都很爭氣~
姐姐姐夫都是博士畢業生,妹妹博士生在讀,另一個妹妹是碩士畢業生,張女士和丈夫,也都是碩士,家裡其他人的學歷,也基本都在本科……
張女士謙虛地說,“我們都是普通人,主要都是依靠個人努力和堅持。”
這恐怕就是現代版的書香門第了吧。
這充分證明了,好的家風才是最大的炫富,
優良的讀書傳統,才是留給後代人最好的財富。
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本科學歷成了“最低水平”,不好好學習,過年都不好意思見親戚~
可能像張女士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高校教師本身是博士碩士學歷,找到的另一半也是學術圈,雙方親友再有一些同樣是搞學術的,這個機率還是很大的。
著名的例子還有高曉松,本人被清華大學錄取,母親是建築學專家,姐姐也是名牌大學畢業,媽媽和爸爸家族的很多人也都是教授。
可能從某種角度來看,當今社會成為碩士博士並不稀奇,博士夫婦,博士家庭也不稀奇,甚至他們並不是賺錢最多的,最有名氣的,但是能夠在這個價值觀更加豐富的時代,選擇讓孩子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來求學,這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在古代,有很多“一門三進士,父子兩探花”的故事。
宋代宋家”三探花,蘇洵蘇軾和蘇轍,唐宋八大家獨攬其三,正所謂“一門父子三詞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明朝楊家楊庭和、楊春又、楊慎,楊廷官拜首輔,楊慎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
在古代,對一個家族來說,想要不斷的延續下去,越來越興旺,必須重視子孫的學業,一代更比一代強,才能成為書香門第,百年家族。
而在現代,一個家庭想要跨越階層,最好的方式也是讓孩子讀書。雖然說學歷不代表成功,但是它一定代表的學識。
而孩子學習怎麼樣,一方面要看他的個人天賦和努力,另一方面,家庭環境的薰陶,也對孩子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
當讀書成為一個家庭的追求,風氣,習慣,那麼孩子很大機率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基因的遺產,是我們無法人為控制的,但是環境的打造,卻是父母一定不能放鬆的。
而家庭環境的設定,最重要的就是樹立榜樣。
所以我們常說,一個家族中,最先考上名牌大學的,可以給弟弟妹妹做榜樣,也會成為他的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們能夠親眼見到,有學識有涵養人有著怎樣的魅力;親眼見到,我們身邊也可以出碩士博士;也讓孩子們親眼見到,他能夠取得成績,是怎樣努力和堅持的。
其實,博士和碩士的學歷,並不僅僅代表一個人的能力,也不能成為判斷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但是它意味著一種努力和堅持,意味著在求學這條道路上,更上一層樓的追求和付出。
這種對知識的尊重是需要推崇的,對財富的淡泊是值得尊重的,當孩子能夠在求學這條道路上一直以優秀來要求自己,那麼上更好的大學,追求更高的學歷,當然就是值得驕傲的。
當然,如果孩子有其他的追求,比如藝術,科技,那麼他想清楚後,果斷的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也值得鼓勵和支援,不變的,是父母賦予孩子的積極向上的,不斷進取的精神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