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有小學高階的學生問:老師,在做閱讀理解的題目時,到底是先看問題還是先看文章呢?先看問題,但是在文章中又找不到問題的答案。先看文章,等看了問題,再需要看一遍文章去找答案,這不是在考試中又拖延了時間,到底哪一種答題方式最好呢?語文考試中,會有一些應用技巧,答題的時候,找到了套路可以幫我們規避一些問題。但是閱讀理解,考的是我們的閱讀能力,一定是先閱讀再解答。為什麼老師會教給學生們先看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在做題的時候,要充分了解題目的考察方向,也就是這道閱讀理解題是考我們什麼能力。
從問題中找到一些關鍵題點,這樣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也有重點,考試需要爭分奪秒,對閱讀能力本身不好的同學,掌握一些考試技巧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想得到高分,我們還是應該先看閱讀素材。閱讀理解考的是綜合文學素養,離不開課本的閱讀訓練目標和單元學習目標,出現在閱讀理解中的每一個考點,都是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學過的知識點。所以在考試前,我們對閱讀的複習和積累是什麼?就是課文的學習記錄。
在課堂上和語文老師是怎麼梳理課文的,使用的這些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應用的閱讀理解的考題中。我們在學習一篇課文時,語文老師一定是先帶領同學們熟讀課文,尤其是在預習的時候,就要求同學們先把課文讀熟,再來解決課後的問題。也是先從閱讀的角度來理解課文之後,再帶領同學們處理需要掌握的閱讀問題、文學鑑賞等等。那麼考試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在閱讀理解的題型上,肯定是需要閱讀2遍以上的,第一遍先通讀,第二遍閱讀了問題後再讀,這才是正確做好閱讀訓練的順序。
1、先讀題目的影響
老師要求學生在解答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先看問題,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不瞭解整個班的閱讀能力。大部分沒有閱讀能力或者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在閱讀這一塊是沒辦法進行有效閱讀的。效率很低,透過文字獲取資訊的能力很差,學生根本沒有把文章讀完,就開始在文章中找問題找答案了,對於三四年級的同學,剛開始接受閱讀理解題,小短文還尚且能把握,一旦是超過800字的長文,就無法看懂了。文章越長,結構也越複雜,主題也不明確,都需要學生們去精讀才能獲得有效資訊。所以先讀題目,是無法帶著問題閱讀的,相反,因為要在內容素材中找答案,學生們會反反覆覆讀題,找關鍵字,找題點,這並不是一件高效率的解題方法。
閱讀理解和閱讀是不一樣的,閱讀理解是能力訓練,在答題習慣下,學生培養的不是讀文章的能力,而是解題的能力,所以如果看不懂文章,即使是看懂題目了,也無法從文章中找到有效資訊。到了高年級,隨著閱讀越來越難,先讀題目只能讓學生更加看不懂文章。在單元訓練中,課本里的閱讀要求,都是先閱讀再解題。說明看是第一步,只有先看懂了文章,才能理解題目,明確考點。同學們在日常練習的時候,可以透過對課文的加強閱讀,確保看懂之後,再來做題。保持一個閱讀理解的答題習慣,在考試中是很重要的。
2、先讀文章,如果看不懂怎麼辦
先讀文章,如果看不懂怎麼辦?那就多看幾遍,很多同學都擔心,萬一在考試中,在閱讀理解題上花費了太多時間,作文就沒時間寫了,其實,就算你不把時間花費在閱讀理解題上,你的作文依然也很難得到高分。考試的時間劃分,是需要根據題目的難度,如果在閱讀能力上有所欠缺,那麼在寫作練習上,也不會那麼順暢。閱讀的能力是要在日常進行積累的,抓好每一次的預習練習,熟讀課文,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拓展,只有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才能在考試中爭取多的答題時間。合理規劃答題時間,也是閱讀能力中必須要掌握的技能,需要在日常進行練習。
閱讀理解的考察原則就是讀懂文章,理解文章,考點考的就是理解。所以想得高分就需要看懂,看懂是唯一的答題前提,答題是有技巧的,包括如何排除選項,選擇正確的哪一項,可以透過一些取巧的方法來實現,但看懂只有提高對文字的理解力,才能看懂。這是沒有捷徑的,大量的閱讀,培養了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語感、速度,這才是閱讀能力提高的唯一辦法。小學階段沒有積累閱讀,到了初中也很難進行提高。解答閱讀理解題目的高分選項,我們應該先練閱讀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再來帶著問題找答題的技巧,希望同學們不要把順序搞反了,無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3、在日常如何進行閱讀的積累練習
閱讀能力既然是在日常進行提高,那麼就不是靠大量閱讀多少本書為考核標準的。而是真正看進去了,從閱讀理解答題的角度和邏輯進行閱讀練習。家長輔導和督促的時候,也可以在每週安排1-2次閱讀練習,針對解題技巧的閱讀練習,透過通讀文章——理解題目——再次通讀——找到答案的順序,去覆盤和練習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
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語文課堂上,和老師學習的文章梳理方法,找出重點關鍵的句子,獲取相關的答題資訊,才能提高閱讀理解的答題準確率。請同學們記住:做閱讀理解題,一定要先看文章,再讀題目,沒有讀懂文章的能力,自然也練不成解答題目的技巧,高分就得這樣選擇和練習,大家懂了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