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13歲前,家長要盡力做的5件事,希望沒有發晚!

由 司空梓瑤 釋出於 經典

世界變化太快,在社會急速的發展中,孩子們的壓力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大,而多數的孩子也會偏向早熟,步入青春期的年紀也越來越早,早則11歲,晚到15、16歲。

大約在13歲這個時期稱為“仇親期”。

(仇親期,指當青少年十三四歲時,總和父母對著幹,這種時期能持續2-3年,精神分析理論學家把這段青少年時期稱為“仇親期”)

為了防止“仇親期”孩子的特立獨行,父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就是在孩子13歲之前,這是孩子性格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應當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多加干預,孩子將來會感謝你一輩子。

1、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有人曾說過: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死了。

孩子到這個世界來,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就像十萬個為什麼。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飛機能在天上飛,為什麼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為什麼電視裡面會有人。

於是他們學會了問為什麼,在一次次不斷探索中跌撞成長。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有多重要?

曾經親眼見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坐動車,孩子由於第一次坐動車,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並顯得十分興奮,不停地問媽媽:

“為什麼車子開了人還可以在車上走地那麼穩?”“為什麼車上還會賣冰淇淋?車上是有一個小店嗎?”

媽媽可能是旅途疲憊,不耐煩地對孩子吼道:

“你就不能安安靜靜待一會嗎?吵死了,這些事跟你沒關係!”

孩子的表情頓時失望,沮喪地待在一邊不說話了。這件事,我到現在還記得非常清楚。

牛頓因為好奇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因為好奇發明了體溫計,德萊斯因為好奇發明了腳踏車。

所以,請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2、幫助孩子認識學習的價值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把“三觀”掛在嘴邊。

但對孩子來說,學習這些還是一個漫長過程,現階段最重要的,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學習的價值,自然而然就打開了那扇學習之門。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成績不好,不愛看書,就是不愛學習。

其實不然,這樣的認知太狹隘了。

作為家長,不能把書本知識的學習,等同於孩子的學習過程。

太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學習上,比來比去只會拿孩子的成績跟好的比,結果這一步太大,孩子永遠都邁不到。好像除了成績,孩子就一無是處了,結果孩子迷失了自己。

我們忘了人還是要進步,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跟昨天的自己比,跟上一秒的自己比。

告訴孩子,你要做的是超越你自己,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明天比今天進步一點,把自己做到極致,價值最大化,做回你自己,學習不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是你要求你自己成長的。

3、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你搬個30斤的石頭,你不願意搬,但是要讓你搬30斤的人民幣,你肯定想都不想搬起來就跑。

這是一個現實又可笑的真理,想必大家都認同。

為什麼?因為你不喜歡石頭,但是錢,誰不愛啊?

當一個人不喜歡某樣東西,即便他再才華橫溢,也無法發揮;當他真的喜歡某樣東西的時候,他發揮出的實力卻是相當驚人的。

同樣的道理,用在孩子身上,同樣適用。

現在孩子上的興趣班,有哪個是孩子真的喜歡而不是父母強加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可以理解,但真的不喜歡彈鋼琴的孩子,也不會成為第二個朗朗!

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喜歡的事情吧,孩子正是在這樣一個又一個興趣的發展當中,他才能健康的成長起來。

而我們父母該做的,就是給予支援。

4、增加孩子的生活體驗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B·約瑟夫·派恩說過:

“閱讀的資訊,我們能學習到百分之十;聽到的資訊,我們能學習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經驗過的事,我們卻能學習到百分之八十。”

可見“體驗”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其實這個觀點非常簡單粗暴!

你一遍一遍地去告訴孩子火車長什麼樣,他即便知道了長什麼樣,但遠遠不如你帶孩子去坐一次火車地感受來的更加直觀!你一遍一遍告訴孩子蘋果該如何削,不如扔給他一個蘋果讓他去自己削來的直接!

你看,說10遍,不如做一遍!所以,請增加孩子的生活體驗!

5、允許孩子表達不同的意見

孩子雖小,但他也是一個人,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

家長不要覺得自己年長個幾十歲,就經常用:“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來打壓孩子!

再說了,真的吃那麼多鹽,你不鹹嗎?

現在的社會發展多快,孩子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確實比長輩快許多,甚至他們懂一些我們都摸不著頭腦的事情。

成年人總學不會謙虛,人都有一定的侷限性。何況我們每一位家長又不可能都是育兒專家。

在日常教育和生活當中,只要我們多聽聽孩子的不同意見,聽聽他們的看法,就會給我們的家教工作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