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自此之後,慈禧太后就獨攬大權,垂簾聽政,朝內一切事務都要經她決斷。
這點與中國歷史上的母黨專政相同。把弄政治權術,慈禧太后自當一流,可若論治國安邦,她卻是愚昧無能的典型。在其專政之初,大清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作為一國之主的慈禧太后卻未能引導清廷這座巨輪擺脫險濤駭浪,最終,使得清朝滅亡。
此時,慈禧成為清朝、甚至,是華夏民族的千古罪人,遺臭萬年。據傳,慈禧太后早年十分敬仰武則天,這一定程度上使得她堅定干政,同時亦影響了清朝命運。慈禧在專政期間常效仿武則天,如:武則天曾令牡丹在冬天開放,就使得慈禧亦想躍躍欲試。
慈禧是一位極具野心的女人,所謂野心,其中即包含自負色彩,她雖敬仰武則天,但又不甘落於人後。論地位權勢,慈禧自認並不弱於武則天,那麼,武則天能夠辦到的事情,她一定也能辦到。
《清宮遺聞》記載:
“光緒中葉以後,慈禧忽怡情翰墨,學繪花卉,又學作擘窠大字。慈禧繪畫書法基礎並不太好,只是天資聰穎,經過一段時間練習摸索,進步很大,尤其是繆嘉蕙等著名畫家入宮指導後,書畫水平日進... ...”
時值隆冬,深居宮廷的慈禧太后厭倦了宮內的臘梅、海棠,一日休息間,她突然想畫高貴豔麗的牡丹花,於是,便詢問朝中大臣:“哪裡的牡丹花開的最美麗?”大臣們齊聲推薦道:“山東曹州府的牡丹最好,天下聞名。”
慈禧太后聞此,頓時產生好奇,此地能夠讓朝中大臣共同推薦,定然有其特色之處。
當即,慈禧太后降旨,命山東曹州地區向朝廷進貢牡丹,越快越好,路上不得耽擱。若旨意是在春夏時期下達,曹府定然是無比欣喜,可慈禧降旨時,正值隆冬臘月,而牡丹花僅在春天花開,又怎能進貢朝廷呢。
曹州知府接旨後,為難萬分,曹州是以牡丹聞名不錯,可這寒冷天氣,他該去哪兒找牡丹呢。曹州知府心情複雜,喜憂參半,這一刻無疑是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時刻。慈禧太后降旨尋求牡丹花,如果,他無法按時送到,極可能小命難保,可若是成功辦到,必然會受到嘉獎,封官加爵亦說不定。
這是一次機會,更是一種挑戰,想到這裡,曹州知府狠狠咬牙,心中有了決斷。他決定抓住這次良機,將太后吩咐之事辦成,他日定然能夠平步青雲。想通之後,曹州知府當即命人連夜前往牡丹鄉。
曹州府差役到達牡丹鄉後,將所有花戶召集到一起,宣讀知府命令,並告知曹州向朝廷進貢牡丹花一事。命令中要求,牡丹鄉所有花戶,需要在一月之內,使牡丹開出花朵,方法不限,總之,必須保證向朝廷進貢的牡丹花為開放狀態。
此事若是完成,牡丹鄉百姓皆有重賞,若是做不到,便會將牡丹鄉境內的所有牡丹統統刨掉。這個懲罰手段可謂是極為嚴苛,如果,無人能夠育出花朵,那麼,全鄉牡丹難保,所有鄉民將就此斷了生計。
為了保住牡丹,花農們當即把精力投入到如何讓牡丹開花上。在這期間,花農門可謂是方法用盡,卻始終無法使牡丹開花,眼看官府天天派人來催,花農門愁眉不已。為何會如此難辦,歸根結底是由於天氣寒冷,那麼。將溫度提上來不就可以了嗎?
許多花農都想到這點,可接下來又遇到了難處,即應該用什麼辦法提升溫度呢。這時,萬華村有位老花農站了出來,他曾經聽過長輩說,若想令牡丹在冬天開花,可以使用火炕烘花的方式。然而,這種方法聽起來簡單,卻步驟眾多,更為糟糕的是,此方法已經失傳,饒是老花農,也僅是聽聞而已。
但是,眼下正是緊急關頭,曹州府催促的頻率愈加頻繁,留給牡丹鄉花農的時間不多了。最後,花農們索性一搏,以老花農領頭,嘗試用“火炕烘花”的方式使牡丹開花。此種方法所有花農都沒見過,更別說實踐,老花農在嘗試過程中,其他人圍在一旁,屏息凝神看著。
憑藉著早年的印象,加之多年豐富的育花經驗,老花農實踐過程進行的很順利。
為了防止熱度外散,他帶領花農在家中挖了一口土窖,窖中建炕,將牡丹放在上面,並撒上牛糞。其後,逐漸燒火加溫,反覆嘗試。果然,沒有幾日,牡丹即開出兩朵大胡紅。訊息傳開後,牡丹鄉其他花農爭相效仿,很快即產出大量胡紅牡丹。
曹州府迅速將這些烘出的牡丹送入宮中,慈禧太后見到後,甚是歡喜,對曹州官員大肆嘉獎。此事之後,曹州知府果真官運亨通,平步青雲,而牡丹鄉的數千畝花田,則有驚無險得以儲存。在餘鵬年的《曹州牡丹譜·附則》中,也有關於烘花的記載:
“今曹州花,可以火烘開者三種:曰胡氏紅,曰何白,曰紫衣冠群... ...”
參考資料:
『《曹州牡丹譜·附則》、《清宮遺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