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相信對歷史感興趣的人都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自打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實施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權措施之後,地方再想反抗中央是難上加難,唯一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靖難之役。對與這件再熟悉不過的事情,很多人還是有點兒鬱悶: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講,朱棣都是不太可能成功的,怎麼最後的結果搞得反轉這麼大呢?咱們今天就來好好分析一下。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首先說一下當時的背景情況,朱元璋原先最看好的繼承人是自己的長子朱標,這孩子不僅考慮問題細緻周全,而且寬仁厚道,在大明經歷了自己的鐵腕之治之後,確實需要這樣一位寬厚的君主來緩和一下緊張氣氛,一張一弛才能長久嘛。本著這樣的想法,他對朱標的培養可謂是用盡了氣力,可沒想到的是天不遂人願,公元1392年的時候,太子朱標患病去世,朱元璋在痛徹心扉的同時,也不得不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繼承人問題,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選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來繼承大統,一來遵循了嫡長子繼承製的規矩,再一個這孩子跟朱標實在是太像了,聰明伶俐,而且頗具同情心,至於年紀幼小嘛,有這麼的叔叔和大臣輔佐,相信問題不會太大的(到這裡不得不說一句,朱元璋預設自己的兒子是忠心耿耿的,不論坐在龍椅上的是誰)。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與此同時,為了給朱允炆徹底地鋪平通往皇帝之位的道路,他還藉口藍玉謀反殺掉了一大批的功臣宿將,留下的全都是一些有點兒本事還能讓朱允炆拿住的人,這些事情全都做完了之後,時間也就推移到了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順利繼位,開啟了建文時代。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關於建文帝的優勢,我們也可以按照天時地利人和的思路來具體捋一下子,先說天時,這個時候朱允炆才登基沒有多久,由於爺爺朱元璋前面做的諸多鋪墊,所有人都對他的正統皇帝地位非常認可,再加上剛開始執政,只要沒有大的失誤,別人是沒有任何理由反對的。就是想來野心勃勃,內心極度不平衡的朱棣也不例外,後來因為削藩力度太大,他被逼的走投無路,也只能拐彎抹角地找理由,最後搞了一個“清君側”的旗號起兵了,所以無論是官神士族還是普通百姓,對朱允炆是相當看好的。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再一個就是地利,早在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前,這地方就已經是六朝古都(吳、東晉、宋、齊、梁、陳)了,地理位置非常適合防守,再加上朱元璋三十多年的經營,無論是城防還是經濟發展都是全國最厲害的,而朱棣所在的北京呢,除了朱元璋為了讓他抵禦蒙古給了幾萬兵之外,什麼都沒有,經濟發展就更談不上了,跟南京簡直不能同日而語。這樣的外在條件讓朱棣自己也沒有信心打進京城,他一開始的時候就是被逼的沒活路了,才想著鬧一把,萬一能夠獲得一點兒跟侄子討價還價的資本也未可知。只是沒有想到,由於建文帝自身的年齡和閱歷限制,導致他在面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是昏招迭出,導致他意外成功了,這樣一來,他野心徹底被激發,想不做皇帝都不行了。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最後一點就是人和,這個前面已經交代過了,無論是官僚士紳還是普通百姓都是支援他的,而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更是非常直白地闡述了他在這方面的優勢:可以調動全國資源!這個對比是相當強烈的!遺憾的是,就是這麼一手好牌,最終卻被建文帝打得稀爛。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首先,就是他的心慈手軟,不得不說,在這種你死我活的權力爭鬥中,親情是相當稀罕的東西,一旦誰顧及這一點兒,那絕對會死得很慘,建文帝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從這一點出發,他做了非常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把朱棣留在南京的三個人質給放回去了,當時,建文帝削藩削的厲害,朱棣已經打算要造反了,為了保證自己無後顧之憂,他多次請求建文帝把他的兒子給放了回來(當然了他找的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朱允炆沒考慮多久,欣然答應,三個兒子沒留一個,全都給放回去了,以表示自己的叔叔的絕對放心。不得不說這孩子天真的很,他一個動作過去之後,朱棣就無所顧忌地起兵了。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還有一件就是他在開戰前就告訴去打仗的將領:“不要讓我承擔殺叔的罪名”,皇帝都這麼說了,那些將領做事自然不會太絕,既留給了朱棣一定的喘息之機也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要是一往無前地把仗給打下來了,萬一朱棣小命不保,八成自己也會腦袋搬家,所以寧可放過他讓皇帝說我無能,也不要放開膽子打。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仗能有幾分勝算就不好說了。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再一個就是他不會用人,不知道誰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明軍眼看就要把朱棣給逼入絕境了,朱允炆卻走馬換將,任用了能耐不大,吹捧勁兒十足的李景隆,那傢伙哪兒是久經沙場的朱棣的對手。沒過多久就被打的稀里嘩啦,狼狽逃了回來,可不知道朱允炆是怎麼了,不處罰他就算了,還力排眾議給他更大的權力,讓他繼續做統兵大將,直到這李景隆把自己搞的優勢皆無,眼看要被打垮了才重新調回來。更讓人無語的是,李景隆回朝之後,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在指責他,紛紛上書請求對他加以治罪。可朱允炆不但沒有聽他們的,還大加寬慰,搞的所有人都莫名其妙。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事情到了最後還不得不提一句,正是建文帝一味包庇的李景隆,居然聯合谷王朱橞一起開門投降,迎接朱棣進城,這樣一來,朱允炆徹底完了,看見形勢不好,在宮裡放了一把火,然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至今仍然是歷史上一大懸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40 字。

轉載請註明: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敗給了朱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