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成為一個產業,那麼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育人還是掙錢呢?

今年因為疫情,上半年輔導班基本都沒開業,我們這裡,才剛剛允許輔導班營業。這一段,每個學校門口都是各類輔導班的廣告。

朋友給孩子已經報了5個輔導班了,花費近3萬元。用她的話就是,現在各行業都在想方設法掙學生的錢,怎麼就沒人管管?輔導班收費越來越貴了!

國家正準備立法禁止學校利用節假日補課,以後輔導班的生意只會越來越好。看看目前的孩子,我也感覺好像全社會都在給他們打工,掙他們的錢。

第一:各種培訓機構,各類輔導班。

恐怕只有在我國,輔導班會如此盛行,大街小巷幾乎都有輔導機構,有正規的還有很多非法的。

不但有針對學生的各類輔導機構,還有各種針對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教師招考的培訓。真可謂應有盡有。

這些輔導班價格收費都不低,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宣傳力度都很大,生意大多數都非常好。

當輔導班成為一種產業,成為影響經濟的一大因素。是喜是悲呢?

當教育成為一個產業,那麼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育人還是掙錢呢?

第二:各種教輔資料應有盡有,層出不窮。

都說現在學生課業負擔重,各種教輔資料就是罪魁禍首。

看看現在的市場,各種教輔資料有多少,基本上是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實際很多資料內容大同小異,從這本書抄到另一本書上,但照樣合法上市。

而且現在的教輔資料也是越來越貴了,正常的一本書也在20元左右,50元左右的也很多。有的孩子一學期光買教輔資料就需要好幾百元,高中的孩子每學期花費上千元的也有。

實際買了那麼多,都能做完嗎?肯定不能了,但很多時候學生還必須得買。因為很多就是學校要求買的。

第三:校服、訂奶、保險進入校園。

校服,學生當然也是必須的,但為什麼中國的校服總是令人不那麼滿意呢?家長為什麼總有質疑?有質疑質量的,有質疑價格的。

現在各地還有學生奶,雖然是國家實行的學生奶計劃,但學生照樣要掏錢的,並不比市場上便宜很多;

還有校園險等保險進校,雖然不是人人都入,一切自願,但背後貓膩每個人都懂。

每一個設法進入校園的東西幾乎都不是免費的,都是想掙學生的錢。

當教育成為一個產業,那麼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育人還是掙錢呢?

第四:打著素質教育的口號亂收費的。

這個也不少。看看你孩子的書包,有些書是不是一學期也沒學幾頁呢?什麼國學經典,什麼校本課程,這些書不是國家配發的,所以家長都要掏錢的。現在各校都有自己的校本研修,就是有自己的印刷讀本,學生必須買的。

很多學校申報足球特色學校,學生必須人手一個足球,但往往學了一個學期,足球就再也沒用過。

目前義務教育應該是沒什麼費用的,但我們的家長少花錢了嗎?是不是比以前更多呢?

第五:很多學校推出網際網路課堂,要求學生買平板電腦。

這個各地報道出來的也不少了。

學校的原則都是自願購買,但很多家長擔心不買會被學校區別對待,不得不買。但一個平板電腦至少也得幾千元吧,對於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怎麼辦呢?

現在的商家也是看準了學校這塊市場,想方設法來佔領。宣傳電腦上課的各種好處,販賣各種焦慮,只要買通了學校領導,就能堂而皇之進入校園,合理合法的宣傳售賣。說白了,不還是為了掙學生的錢嗎?

當教育成為一個產業,那麼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育人還是掙錢呢?

我們的中小學生、大學生養活了多少行業多少人吶!培訓機構、教輔行業、私立學校、做校服的、賣電腦的、各種學生用品等等。幾乎涉及所有行業,所有人!

教育已經成了一個產業,拉動經濟的一個產業。那麼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育人還是掙錢呢?

如果沒錢就沒有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當金錢成為競爭中最具壓倒性優勢的主角,我們又有什麼理由相信“知識改變人生,教育成就未來”呢?

當孩子成為人們掙錢的工具,當一個社會都想掙學生的錢,這不是社會的進步,而是民族的悲哀!經濟是活了,但教育卻更加死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李老師講最真教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31 字。

轉載請註明: 當教育成為一個產業,那麼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育人還是掙錢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