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的墓在漢武帝茂陵墓東邊。我們都知道,茂陵被盜五次,甚至被盜得連漢武帝的屍骨都不知道哪裡去了,面對近在咫尺的衛青墓,盜墓賊自然也不會放過,在歷史文獻記載中,衛青墓上也出現過盜洞,可是這個盜洞打偏了,盜墓賊並沒有找到衛青的棺槨。
我們知道,敢挖衛青這種王侯級別大墓的盜墓賊,絕對不會是庸手,那幫盜墓賊盜墓的準確性,絕對是令人驚訝的,甚至一個盜洞下去,可以直達棺槨的頂部。但這次他們卻失算了,盜洞下去,根本就沒有找到衛青的棺槨,盜墓賊並不明白,漢武帝當初的一個無心之舉,竟成了保護衛青墓被盜的一個超級強的手段。
小編在說出漢武帝這個無心之舉前,我們按照老規矩,還是首先簡單說一下衛青。
亂世出英雄,西漢初年就是一個亂得不能再亂的亂世。
在漢帝國的北方,有一個“暴強”的民族——匈奴。從公元前209年開始,經過冒頓單于,老上單于和軍臣單于的秣馬厲兵,匈奴的勢力,已經東到大興安嶺,西到祁連山,北到貝加爾湖,南到河套地區。
秦始皇為了防匈奴,曾經修了萬里長城,而到了西漢初年,匈奴為了得到生存下去的錢糧,他們對漢帝國的騷擾和掠奪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
從地圖上看來,匈奴的地盤,並不比西漢小多少,更兼雙方邊境線漫長,西漢官兵基本是防了這裡,防不到那裡,再加上西漢初年,國力孱弱,內部不穩,以至於漢朝開始的幾個皇帝,都是對匈奴採取安撫、和親甚至送錢送糧的“懷柔”的政策。
漢武帝繼位後,這位雄才偉略的君主做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決定,那就是一改對匈奴“低眉垂腰”的態度,而準備“直搗龍庭”,滅掉匈奴,還西漢北邊疆土一片安寧。
偉大的帝王手下,必然要有勇猛的將軍,不世出的衛青將軍,正式充當了漢武帝手中“劍戈”的角色,直指匈奴漠北王廷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衛青在對匈奴的屢次作戰中,不僅接連獲勝,而且表現出了極高的指揮才能。衛青最牛的一戰是圍殲匈奴左賢王的戰役,他不僅殲滅匈奴兵將1.5萬,更是俘虜了左賢王的小王10多人。
漢武帝得到戰報大喜,不僅封衛青為大將軍,而且他的三個年幼的兒子,都被封為侯爺。
衛青為人寬厚低調,在他權勢通天,朝中大臣都爭著和他結交的時候,他沒有驕傲;當霍去病被漢武帝恩崇,那些跟他結交的大臣們,都轉投到霍去病門下時,他也表現得很是泰然。
公元106年,衛青去世,漢武帝為了表彰他的功勳,便命工匠在自己茂陵的東面,為衛青也修建了一座陪葬陵,這座陪葬陵跟普通的陵墓並不一樣,墓頂的封土被修成了廬山的形狀。
廬山是匈奴境內的一座高山,有一大一小兩個山峰,可千萬別小瞧了這兩個山峰,封土上有兩個墳尖的陵墓,一下子將盜墓賊就給弄懵懂了。
按照正常的道理,墓頂的正下方,就是墓主的棺槨所在,可是這幫盜墓賊打了一個深深的盜洞,一直打到了正對著最高峰頂下方的墓內,可是卻根本就沒有找到衛青的棺槨。
難道衛青的棺槨,就在那個小峰頂的正下方?或者衛青的棺槨,就在兩個墓頂相互連線的“馬鞍”之處——這只是推斷,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證實。
反正衛青一座墓,有一高一矮兩個墓頂,漢武帝當初一個無心的舉動,竟讓盜墓賊們都無計可施了。
不管怎麼說,衛青墓是保住了,這不僅是國家之幸,亦是考古之幸,更是百姓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