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總統哪有皇帝好啊?總統三五年一換,而皇帝卻是終身制,還可以世代承襲!
要知道那是20世紀初的中國,雖然清朝被推翻,但那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猶在。許多人腦子裡,依然還是“王權在手,天下我有”!
當然,袁世凱他大權在握,無需再為權力而稱帝,但這身份上的“帝王之榮耀”,對於他仍然頗具吸引力。要知道,他可不是革命者,他也從來不是共和民主的堅定支持者!
所以,袁世凱稱帝的本質原因,是他內心對於“帝王”二字的渴望!
當然了,稱帝畢竟是大事兒,即使袁世凱大權在握,他也得考慮影響。他雖然想,但也不是說非稱不可,最開始的時候,那些立憲派鼓動他稱帝,他也曾斷言拒絕。
畢竟他也知道。那些革命黨人拼了命的造反,目的就是推翻帝制。他如果玩兒復辟的話,這個位置就坐不穩。
那麼他為何又在後來改變想法了呢?
這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比如當時,在亞洲,乃至於全世界,“帝國”仍然是主流!英國、荷蘭、德意志、沙俄還有鄰國日本,那都是有君主的國家。
這給了袁世凱極大的心理安慰甚至於藉口!他完全可以丟擲這是在學習先進國家,是為了強國,多麼的大義?
這是當時的國際環境對他的影響!
當然,玩民主共和的國家也有、比如法蘭西、美利堅,那也可以作為學習物件的。但這種民主共和有個弊端,那就是他袁世凱無法掌控局勢。
雖然他當時憑藉著強大的軍力,掌握著這個國家。但是在現行的制度下,這種局面註定無法長久,最終決定這個國家走向的還會是議會。
而袁世凱他肯定不願意放棄權力,更不願意把國家交到一群整天只知道瞎鬧騰的革命黨手裡。
雖然袁世凱名聲不太好,但他能力絕對沒得說,不管是小站練兵還是和平結束帝制,他都做得很漂亮。第一個是打下了近代中國的軍隊基礎,第二個則是以最小的損失完成了歷史之變革,就憑這一點,他就該當總統。
而當上總統後,他的能力更是彰顯無遺,其主政期間,民國的工農商各業都得到了一個較好的發展。這一點從政府在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餘兩千萬元,就可以明顯看得出來。
這些是政府的錢,不是軍閥的,其來路很正的,都是正經的稅收。而這些稅收的增長,正好就說明了行業的發展。
這些也給了袁世凱一個理由,那就是目前民主共和的制度是行不通的,或者說不合適的,合適的是他這種個人集權下的強力引導。與其搞假民主假共和,他還不如搞君主制,這樣就顆光明正大且更順利的推行他的那一套。
當然,這不是袁世凱一個人這麼想,而是他的背後有著一大群支持者在推波助瀾。
像立憲派代表楊度、其長子袁克文,那都是在天天鼓動袁世凱稱帝啊。
特別是袁克文,他想當太子啊。
他為了讓袁世凱心安理得的稱帝,簡直是花樣頻出,一會兒是什麼工商請願團,一會兒是報紙宣傳。搞得袁世凱真的以為自己是民心所向,全國的人都支援自己。而當時的北洋系各省軍事長官由段芝貴牽頭,還共同上了一個“請速正大位”的密呈給袁世凱。
老袁看了密呈,心想各省督軍支援他,老百姓也支援他,這麼多人支援自己,他要是不稱帝,豈不是會傷了大夥的一片好意?
於是1915年12月,袁世凱最終選擇稱帝,改元“洪憲”!
當然,他這個稱帝跟以前不一樣,他玩兒的是“君主立憲”,他稱帝之後頒佈了一系列的規定,來規範皇室的行為,這個從他的帝號就看得出來。“洪憲”,即弘揚憲法之意”。
只是,後來袁世凱才知道,袁克文是騙他的。其稱帝后,舉國討伐啊,在面對舉國一片聲討之聲時,他蒙圈了,完全沒有應對的措施。
然而不僅僅是革命黨,連心腹手下段祺瑞、馮國璋這些人也反對他(肯定要反對啊,袁世凱當總統,她們以後可能還有機會去爭一爭總統之位,要是當皇帝,他們可就沒想頭了)。
如此一來,可謂是眾叛親離。
最終結果我們也知道了,袁世凱最終在鬱悶中死去!
【來源:趣看歷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