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有一段時間還是很融洽的,國民黨在抗日戰場上也可圈可點,但是後來發生的事,就讓人非常感慨了,畢竟違揹人民的意願,自然會失敗。
現在的電視劇中經常有抗日劇,很多情節都是從真實的事情改編出來的,除了那些不值一看的抗日神劇。在看這些電視劇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在國民黨軍隊中,為什麼下級對上級一般都尊稱為“某座”,這其中有什麼緣由,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在這些稱呼中有軍座、師座、團座等,都是按職務的不同來稱呼的,那麼為什麼在國民黨部隊中會有這麼多的座,這時他們的官職的一種體現嗎?
“座”的意思是寶座,開始作為尊稱的字尾是在民國的時候,最先稱呼的是“帥座”,後來人們覺得座是一種尊稱,於是在軍閥中很多人效仿起來,稱自己的上級為某座,那些身份比較高的團長、旅長、師長們,下級都不直接稱呼職務,而是全部用某座代稱。甚至在張敬堯的部隊中,士兵們稱呼連長也叫連座,後來在電視劇中,國軍的各級官員也開始出現這樣的稱呼,連參謀長也被手下叫成了參座。
其實這些都是寫劇本的人刻意這麼做的,為的是增加電視劇的效果。其實在歷史上國軍內部是很少有人這麼叫的,在官員之間的信件往來中,幾乎沒有某座的稱呼,他們的職務中也沒有座,後來一些國軍的幹部對這也很困惑,因為他們內部根本沒有什麼師座、團座,上下級都是按職務來稱呼。
有些電視劇中還出現了局座,讓人大跌眼鏡,其實這些稱呼僅出現個別人的回憶錄裡,並不是大眾的範圍,是寫劇本的人杜撰出來的。
在國民黨中,只有兩個座,分別是委座和鈞座,委座是對蔣介石的稱呼,鈞座是下級對上級的尊稱,而其他的大家就不要相信了,只是後人硬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