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為什麼不再定位於學術型人才培養

碩士研究生為什麼不再定位於學術型人才培養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來源:陳志文觀察(ID:chenzw_edu)

近日,一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2022年起不再招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訊息”引起網友熱議,其實大家不瞭解,這背後是國家人才培養結構定位的調整。

2020年7月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曾提出,未來高層次研究人才將主要以博士教育為主,碩士生培養將主要以應用型人才,即專業碩士為主。學碩,即以學術研究型為主,專碩,即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說白了,專業碩士更類似高層次職業類教育,比如MBA,MPA等,就是典型的專碩,也是典型的職業教育。

在教育部官網2020年9月公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明確,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其實在此之前的一個階段,相關部門就已經開始對碩士研究生的定位進行了調整,明確以專碩為主,也明確提出,今後增加的碩士,以專碩為主。

這些政策調整的背後,一方面是國家人才戰略的調整,但更體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巨大變化。

1990年,全國本專科招生60.88萬人,碩士3萬人,博士3300人,在當時,很多高校,包括今天的985高校,也是本科畢業都可以留校做老師的。在精英教育時代,“專科生”也是“天之驕子”,不僅包分配,而且稀缺。研究生就更為稀缺了。因此,在很長時間,我們自然而然把碩士都定義為更高層次的學術研究人員來培養。

但時至今日,已經完全不同了。經過20年的大擴招,我們高等教育完全邁入了普及化時代。2020年本專科招生967.45萬人,報名人數僅有1071萬人(含包含了大量的中職與高職學生),絕對錄取比例超過90%。而碩士招生則超過了100萬人,博士也超過了10萬人。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進一步擴充套件到大約120萬人。

顯然,如果碩士都定位於學術研究人才,我們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學術型研究人員,也消納不了。高校是學術研究人才主要的接納方,但近年每年高校專職教師的需求崗位僅在3萬人左右,而沒有博士學歷,幾乎沒有可能。

碩士研究生為什麼不再定位於學術型人才培養

事實上,當碩士研究生招生體量如此之大後,很多沒有學術研究能力的學生也大規模湧進高校。

換句話說,大量招收學碩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

在英美等成熟的發達國家,學碩也是一個少有的存在。

美國學術型碩士很少,大量都是專業碩士,學術碩士大多是博士的一個退路,無論是選擇不念了,還是念不下去,拿一個碩士就畢業了;也有個別是因為專業跨度大,做學術研究的前期準備。多數優秀的學生,都是“本——博”,即本科畢業後直接申請博士,不會,也無需經過碩士這個階段。

英國過去也很少有碩士,後來受美國影響,也逐漸多了起來,但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輸出——以掙錢為主要目的。所以其性質大多都是應用型的,可以簡單理解為專碩。因此,其專業也是五花八門,就都是為了迎合現實需要,比如塔樓牌,你需要就好。

我們曾經學習的蘇聯,也存在一個碩士,即“副博士”,但顯然,學術研究型還是定位在博士。

我們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伴隨規模的擴大,碩士已經成為很多人標配,其核心目的還是就業,而不是研究,這種調整也是正當其時。

比如,中國教育線上曾於2020年做過一項考生考研動機的調查,調查顯示:選擇考研的主要動機之一是提高就業和從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為了獲得研究生學歷而考研為第三動機,其本質還是就業。

碩士研究生為什麼不再定位於學術型人才培養

大家可以捫心自問,自己是為了學術研究考研嗎?想必大多數都不是,不過也很正常,不必苛責,也沒有必要,那我們去讀專業碩士就是了。

其實從培養時間來看,培養一個學術研究人員,簡單的2、3年顯然是不足夠的。北美的博士培養時間,平均大約是6年時間。但培養一個複合型應用人才,2/3年恰恰最好。

社會各界需要逐漸適應國家對碩士研究生的定位調整,不能再以當年只招幾萬人的碩士研究生定位今天招生100多萬的碩士研究生。

另一角度而言,這一定位調整,其實也對高校的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研究生導師。如果從專業碩士,或者說應用型人才培養角度看,高校的研究生導師們是否能完全勝任?如果還是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去培養專業碩士,其結果可想而知。更麻煩的是,我們很多老師可能還沒有做好這個準備,或者說暫時還沒有這個能力。對於很多高校來說,這種調整也涉及很多內部資源的調整,挑戰不小。

當然,之所以引起較大的反響,是因為擔心用人單位的歧視,即一些用人單位明確只要學碩,不要專碩。這種歧視本身是違法的,是典型的就業歧視,需要人社部門能主動作為、敢於亮劍、抓幾個典型。但更重要的是,這種歧視背後是對質量的擔憂,這就回歸到根本了,如果個人能力足夠強,還擔心這點歧視嗎?超級大學的專業碩士,又有幾個敢歧視的?

最後可以寬慰大家的是,未來學術型碩士越來越少,當大多數都是專業碩士時,也就不再有這種用人歧視了,只是,會有一個過程。

如果不能承受,或者擔心沒有上學碩,讀博士的難度增大。那就好好學習,因為本科直接申請博士的通道會越來越多,這也是一個必然。

2021年上海交大強基計劃明確提出,這部分入圍的孩子“本博”打通培養,沒有碩士。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在取消學碩招生的同時,在網上掛出了一則通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全國優秀本科生直接攻博夏令營是選拔直接攻(讀)博士生的唯一渠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陳志文觀察”(ID:chenzw_edu),作者陳志文。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41 字。

轉載請註明: 碩士研究生為什麼不再定位於學術型人才培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