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作業,是否會擠佔課間及午休時間?健康和學業質量之間如何平衡?犧牲睡眠用於學習能否換來學業成績提高?4月2日,教育部召開的介紹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睡眠管理有關檔案新聞通氣會上,這些問題有了答案。
學校要有健全的作業管理機制
教育部今日(4月2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強作業統籌管理,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自習課或課後服務時間,使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避免學生回家後作業時間過長,擠佔正常睡眠時間。
記者注意到,對於其中“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作業”一點,現實中,一些學校實現這一點的代價是,孩子要在課間或午休時間寫作業。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沒有辦法做到課間出去遠眺,也無法在午休時間補充睡眠。如何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質量之間的平衡?
“在健康和學業質量兩者之間遇到矛盾的時候,首先堅持身心健康第一,這個教育理念是必須要遵循的,這是基礎是前提。”教育部基教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在此基礎上,保障學生的學業質量有客觀標準,就是要達到國家規定的課程質量標準,“不要超綱、超前,不要人為過早施加壓力,這是不可取的。”
關於作業管理,呂玉剛指出,核心要求有幾條:第一,學校要有健全的作業管理機制,學科之間、年級組之間要進行統籌。第二,作業的質量問題,作業要循序漸進、邏輯遞進,避免留一些機械性、重複性的作業,更不應該留懲罰性作業。
“既把握合理的作業量,又提高作業質量,不要造成本來應該出去活動、在操場上蹦蹦跳跳的課間時間或午休時間,也要讓學生去完成作業。我們主張學生作業最好能在課堂上完成,自習時間、課後服務時間也可以完成作業。”呂玉剛表示。
同時呂玉剛強調,學校、老師要加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指導,特別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犧牲睡眠並不能換來學業成績提高
“苟得其養,無物不長。”上海交大醫學院兒童睡眠障礙診治中心主任江帆從科學研究角度闡釋了身體健康和學習質量之間的關係。
“我們團隊研究顯示,對正處於快速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來說,睡眠剝奪、生物節律紊亂不僅會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學業成績下降等後果,長期來看更可能損害兒童腦功能,導致青少年抑鬱、焦慮注意力缺陷、行為衝動等情緒行為問題,顯著增加肥胖等代謝性疾病風險,損害身心健康與學業發展。”江帆指出。
江帆引用了一組資料:全球範圍內大約有25%的青少年兒童患有或者曾經患有睡眠問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影響睡眠質量、學業壓力與日俱增等,都會成為影響學生睡眠時間和質量的重要因素。
“現在不少家長對孩子學業存在焦慮,以提高學習成績為名不惜讓兒童熬夜完成作業或課外練習,剝奪了兒童的眠時間。”根據江帆團隊的研究結果,犧牲睡眠時間用於學習並不能換來學業成績的提高,反而會造成執行功能等廣泛損害,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學業表現。
呂玉剛也表示,希望家長不要再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作業,“特別是報很多培訓班,擠佔孩子大量時間,讓孩子沒有休息、沒有活動,也沒有完成正常作業的時間,這是不可取的。”
“在此,向全社會廣泛呼籲,要把睡眠健康放在第一位,作業、遊戲、校外培訓都應為睡眠讓路,為孩子身心健康讓路。”江帆說道。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