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現象頻發,教育不應過分功利

“雞娃”現象頻發,教育不應過分功利

近日,一場校外選拔培訓考試進行得如火如荼,其目的是為了對報名暑假班和秋季班的學生進行選拔分層。由於數量有限,家長們早早地定好鬧鐘才得以爭取到來之不易的一個名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家長和孩子們已整裝待發,勢在必得,這就是“雞娃”現象。

近年來,由於教育界內卷嚴重,社會壓力巨大,加上資源不均衡,父母們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對子女的教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方面,孩子們頂著巨大的壓力奔走於學校和培訓機構,身心疲憊;另一方面,教育領域不斷推陳出新以迎合家長們的需求。在這種焦慮的大環境裡,各種網校,教育輔導APP和針對性補習機構層出不窮,教育領域像是一塊被資本盯上的肥肉,亂象頻發,反而又加重了國內升學壓力。現在的補習班都需要選拔考試,試想一下,若干年後,選拔考試是否也需要選拔考試,層層過濾?考試本來應該是學習能力和態度的一種檢測,不該成為學生身上沉重的枷鎖和教育商人圈錢斂財的資本工具。教育不只是教給學生文化知識,老師的職責也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無論學生是踏實上進,還是頑皮執拗,都期盼在老師的引領下成為積極向上,對社會有價值的人。越小的年紀,老師的責任也就越大,而追名逐利的部分學校和教育機構,顯然是違背了教育的初衷。

我國中小學生“減負”政策已經推出很久了,它屬於推行素質教育的政策理論體系,雖然看似得到學生、家長、老師和教育部門的支援,但落到實處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歸根結底,還是虛浮功利的社會風氣和來自同齡人的競爭壓力導致的。科目變難,作業多,名額有限等等使得孩子們好像一旦鬆懈便會被快速趕超。於是,學生們不得不負重前行,努力奔跑追求一個光明的未來,失去的是孩子美好的童年時光。泛黃的記憶裡堆滿了書本和習題集,這不是我們所期盼的。根本上來說,各種輔導機構也只是社會政策的一個附加產物,要想真正做到減負,還應該從學校入手,調整升學率和試題難度,合理控制作業量,保證孩子充足睡眠,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使其全面發展等。我們期許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未來,在舒適的社會環境中學習,畢竟,不被功利汙濁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責任編輯:孫可心

作者:馬菁培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86 字。

轉載請註明: “雞娃”現象頻發,教育不應過分功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