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為著名的太后之一(另外一個是清末的慈禧太后)孝莊皇太后在康熙二十六駕崩了,最為傷心的是一代聖祖康熙皇帝。
滿清能夠趁明末中原大亂入主中原,全靠兩個人,一個是多爾袞,一個就是孝莊太后。皇太極因為腦溢血突然死亡後,滿清的權力格局發生鉅變,臨死的皇太極並沒有指定接班人,最為資格繼位的只有兩人:豪格和多爾袞。
滿清的內亂,權力鬥爭一觸即發,關內的大明王朝更是一地雞毛,搖搖欲墜。是在關外內訌,爭奪汗位,還是集中力量,一舉進軍中原,這個問題對滿清來說非常的急迫。
滿清眾多王公大臣,八大貝勒分為了兩派,一派支援豪格,一派支援多爾袞。而真正具有天下視覺的只有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側福晉莊妃,要麼內訌爭皇位,要麼趁大明氣數已盡聯合力量入主中原。
多爾袞在莊妃的勸說下與豪格進行了妥協,兩人都放棄了皇位之爭,反而支援了莊妃的兒子福臨為帝,多爾袞作為輔政大臣全力整合滿清力量打算入主關內。
滿清很順利的入了關,大明王朝轟然倒塌,6歲的福臨在北京稱帝,史稱順治。莊妃一躍成為了皇太后。
史書上對孝莊的評價非常的高,甚至高於滿清260年曆史上另外一位皇太后慈禧。孝莊輔佐了兩位皇帝,一位是順治,一位是康熙。而實際上孝莊為滿清王朝作出的犧牲遠遠不止於此。
甚至她死後都讓後人為難,不知道將她歸葬何處。
孝莊輔佐順治後,繼續又扶持了只有8歲的康熙繼位,孝莊對康熙朝的影響非常巨大,至少在康熙親政前,滿清的軍國大事幾乎都決斷於她。康熙成年後,孝莊依然對孫子有很強的影響力,祖孫兩人關係非常好。
康熙二十一年,孝莊駕崩,康熙卻為難了,他不知道如何安裝自己的奶奶。孝莊去世前留下遺言,不願意歸葬盛京的昭陵與皇太極合葬,害怕打擾皇太極的安息,她更願意留在京城陪伴順治、康熙爺倆。
這份遺詔其實是有水分的,甚至可能是掩人耳目。就算孝莊真有遺言不願意歸葬盛京,那也應該葬於清東皇陵,以她的地位和威望,入葬皇陵本是應該的。
康熙也沒有將孝莊入葬皇陵,而是清東陵外圍給她建造了一座“暫安奉殿”,停靈其中。這一停陵就停了足足37年,直到康熙駕崩都沒有將孝莊正式的下葬。
孝莊太后死後為何有如此蹊蹺的葬制待遇呢?
這就與一段秘史有關係了。滿清能夠入關,其實是內部做了政治交易的,豪格和多爾袞同時放棄了皇位,擁立只有6歲的福臨登基稱帝。
滿清入關後,多爾袞鬥垮了當初擁立豪格的派系,大權獨握,掌管滿清的權柄很長時間,多爾袞是滿清初期不可多得的政治人物,他的能力和威望足以超越順治,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不但多爾袞有那個想法,擁護他的八旗王公也有此意。
年幼的順治皇帝能夠穩坐江山,絕大多數的功勞是靠自己的叔叔多爾袞,多爾袞要趕他下臺也是輕而易舉。順治皇帝的皇位岌岌可危,關鍵時刻又是睿智的孝莊太后出面了。
孝莊太后一介女流唯一的武器就是她自己,她要盡全力保住自己兒子的皇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多爾袞放棄當皇帝的想法。
孝莊太后與多爾袞又做了一次交易: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多爾袞確保順治皇位不失。
太后下嫁睿親王多爾袞,這對已經是攝政王的多爾袞來說當不當皇帝沒什麼兩樣,連皇帝順治對他的稱謂都逐一的升級,最先是“叔父攝政王”,後來是“皇叔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
現在都還能在清宮檔案裡找到相關的稱謂原始資料,足以說明多爾袞的地位與日俱增,當最後成為皇父攝政王的時候,大家都清楚是怎麼回事兒。
多爾袞三十多歲就死了,他死後沒多久,順治皇帝就徹底將他打倒,甚至將他的屍體都刨了出來,這一個兒子處於內心的憤怒的舉措,順治對多爾袞徹底的清算,孝莊太后沒有發一聲,足以說明他們兩人只有交易,沒有真情。
順治皇帝死得也很年輕,24歲就駕崩了,繼位的康熙皇帝一代雄主,特別是在他成年親政後,對滿清的發展起了決心性的作用。他唯一不能決斷的就是如何安葬自己的奶奶孝莊皇太后。
歸葬盛京,這不是打臉皇太極嗎?孝莊名義上只能算是皇太極的前妻,多爾袞的正室;葬於清東皇陵,多爾袞已經被清算,徹底地將其削籍趕出了宗廟,他的老婆孝莊哪有資格入葬皇陵呢?
為何不將孝莊以順治之母,康熙之祖母的身份入葬清東陵呢?身份,始終是身份的問題,孝莊已經下嫁多爾袞了,她不具備皇室身份。
康熙皇帝為難歸為難,但是還是將孝莊暫時停陵在清東陵外側,以等時機,這一等就是37年,直到康熙駕崩,他都沒有下定決心如何安葬自己的祖母,雖然每年他都要去清東陵祭祀她。
康熙駕崩後,雍正登基,他對於這個問題要比康熙直接,也更灑脫,他與孝莊沒有那麼過深的感情,那幫前朝遺老也多數不在,從順治朝就已經篡改了孝莊下嫁多爾袞的事實,到了雍正朝就更加沒有幾個人知道了。
雍正一道聖旨,就地修建孝莊太后的陵墓,既不歸葬盛京,也不入皇陵,就在安奉殿停靈之處修陵安葬。雍正用一個“孝道”的說法徹底的將困擾康熙幾十年的問題解決了。自此,孝莊太后才真正的入土為安,她到九泉之下既不會打擾皇太極,也不會叨擾多爾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