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從公元前 209 年章邯起酈山徒至公元前 205 年章邯廢丘自殺,章邯在歷史舞臺上共活躍了約四年。這幾句話基本概括了章邯的人生:“聚奴成兵,東征西討,擊破陳勝,克殺項梁,被逼降楚,敗於劉漢,自刎廢丘”。與項羽因為自己的剛愎殘暴,韓信因為不懂明哲保身造就的性格悲劇不同,章邯的悲劇更多的是時運不濟。在瀕臨絕地的秦王朝,章邯一人的軍事努力是無法從根本上挽救其統治的。而這,正是導致章邯其人生悲劇的根本因素。
說起秦末漢初的悲情將領,大家首先想到是西楚霸王項羽。從鉅鹿之戰的成名到烏江自刎的落幕,項羽的最後結局令後人遺憾不已。但項羽得到這樣的結果,更多的是由於他自身的性格缺點造成的。同樣,韓信的結局也與自身性格有關,他們的遭遇令人遺憾但是並不可悲。秦末有這樣一位悲情將領,軍事才能不輸項羽,雖戰績卓著,但卻勝而無功、被逼降敵,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他就是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章邯。
章邯出生年月不詳,在秦二世時任少府,掌皇帝私產,照料皇帝日常生活,其實就相當於皇帝的大管家。後在農民起義軍逼近秦都的時候,他率領一群驪山刑徒組成的秦軍,破陳涉,滅魏咎,殺項梁,收邯鄲,圍鉅鹿,在鎮壓秦末農民起義的戰爭中起到了不能忽視的作用。後在奸臣當道、報國無門、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陷入進退兩難之際選擇投降項羽,並在楚漢戰爭中為楚軍抵抗漢兵,最終國破城除,拔劍自殺。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一、拜為秦將,東征西討,為秦帝國續命。
由文轉武,率領驪山刑徒,解除了咸陽的危機。
秦二世當朝時,政治混亂、殘暴百姓,致使眾叛四起。自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原六國民眾紛紛響應,起義軍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發展。公元前209年冬,陳勝的部將周文率軍隊進駐戲水(大致在陝西臨潼東),直接威脅到了秦都咸陽。 顯然,當時秦朝廷面臨的局勢是非常危急的,正當秦二世與朝廷群臣商量對策時,身為少府的章邯獻上一計:赦免就近的驪山刑徒,發給兵器,讓他們出擊起義軍。秦二世當即採納,並派章邯為將領。
章邯率領著由囚徒和奴產子等組成的軍隊,大戰周文率領的數十萬起義軍,幾次逼退起義軍,最終擊敗並殺死周文,緩解了當時咸陽面臨的危險,為護衛秦王朝的安危立下了戰功。同時也使起義軍受到重創,對當時各路起義軍都造成了一定的震懾。當時秦軍的組建何其倉促,但章邯能夠接連勝利,可見其非常善於用兵。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擊破陳勝,使反秦義軍陷入低潮。
公元前209年十一月,章邯在曹陽擊敗周文軍隊後,乘勝東進。在敖倉與魏將田臧相戰,田臧戰死。章邯繼續進兵滎陽城,城破,李歸等戰死。接著章邯率兵南下,乘勝追擊,矛頭直指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根據地。章邯先後擊敗陳勝部將伍徐、張賀等軍,緊接著又進兵張賀軍。這次陳勝親自督戰,但仍然無法挽回敗局,張賀死。自此陳勝閉關死守,但在章邯圍城的強大攻勢下,陳勝最終難免敗局,被自己的車伕殺死。
章邯採用各個擊破,連續作戰的手段,逐次消滅各地的起義力量,最終將陳勝的主力軍一舉擊潰,消滅了張楚政權,使反秦鬥爭陷入低潮。陳勝作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是當時浩浩蕩蕩起義反秦勢力的一面旗幟,他的落敗與死亡,直接影響了後來起義軍的變動,當時部分起義軍將領產生了倒戈與反覆,重新投降秦軍。起義軍經過一段時間波動,於公元前208年四月才重新確立項梁為首領,繼續反秦。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滅魏咎,破齊、楚聯軍,連戰連勝。
公元前208年正月,章邯破殺陳勝之後,帶著軍隊經外黃來到魏地,包圍其都城臨濟。當時章邯軍的圍困使魏地情況非常危急,齊王田儋、齊將田巴以及楚將項它紛紛前來救魏。 齊、楚聯軍的協助,加上魏軍的抵抗,章邯軍面臨的戰鬥阻力很大。但此時的秦軍士氣與戰鬥力都高漲不下,六月,章邯趁著夜色率軍猛攻敵軍,一舉消滅了齊、楚援軍,齊王田儋、魏王魏咎均被章邯所殺。
這是章邯率領秦軍出關後又一次取得的絕對性勝利,也是章邯繼敗殺起義軍領袖陳涉後,又一次打敗的兩個義軍首領。可以說章邯率領著這支在危機之時組建的軍隊,從關內打到關外,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極具戰鬥力。而齊王儋、魏王咎的死,也對齊、魏兩地的義軍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連續失敗後重整旗鼓,反殺項梁。
章邯臨濟敗殺齊、魏軍後,田儋的弟弟田榮逃到東阿,章邯繼續追圍田榮。項梁率軍前來救援救援,在東阿下擊敗章邯軍隊,這是章邯軍出關之後遇到的首次挫折。田榮被救後,章邯率軍向西撤退,項梁和劉邦繼續追圍章邯,並在濮陽東再次打敗章邯軍。這是章邯遭遇的第二次兵敗挫折,但損傷不大。經過一番調整後,章邯軍隊重新恢復,並在濮陽,環水一帶防守。楚軍於是轉攻定陶,章邯隨之與項梁率領的楚軍在定陶展開交戰,並大破楚軍,項梁戰死。
章邯在定陶對項梁的敗殺,應該是其軍事成就最輝煌的一頁。這一勝利直接破敗了楚的一支強有力軍隊,產生了重要的歷史影響。項梁的死使他放鬆了對楚地的警惕,沒有乘勝斬除楚地勢力而是轉戰攻趙,這是章邯軍事上的一個重大失誤。這為身在楚軍的劉邦、項羽提供了緩衝的機會,也為最後章邯被項羽大敗埋下了禍根。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從公元前 209 年冬章邯啟用酈山刑徒組成軍隊,到公元前 208 年九月於定陶殺死項梁,短短一年的時間,章邯聚奴成兵,東征西討,敗周文、破陳涉、殺田儋、滅魏咎、克項梁,解除秦都咸陽危機,並先後消滅起義軍首領四位。其間只遭遇過兩次小的失敗,可以說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成為秦王朝垂死集團中殺出的一匹黑馬。同時章邯軍的戰鬥對起義軍造成了極大的威懾力,導致轟轟烈烈的起義軍失去首領,影響了其內部領導的變更與政局的穩定,不斷使反秦鬥爭陷入低潮。可見,章邯在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的影響非同一般。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二、無奈投降楚軍,最終被漢軍所殺。
屢次敗於項羽,內憂外患下歸降楚軍,
定陶之戰結束後,章邯率領軍隊轉戰河北,戰鬥的矛頭指向趙地。大破趙軍後追著趙王歇與張耳逃到了鉅鹿城,與另一支秦國軍隊王離軍一起合力圍住了鉅鹿。項羽聞訊率軍前來支援,兩支軍隊在漳水兩邊對峙。此時章邯帶領的秦軍連續作戰,已經嚴重減員,與之對戰的項羽又是軍事天才。項羽軍隊的英勇以及秦軍兵力的不足,導致章邯軍數戰數卻。
章邯軍的連連退卻使朝廷震怒,章邯恐慌害怕,派長史司馬欣入京請示皇帝,卻遭到更為嚴重的無視:留在司馬門三天,趙高不接見。在長史司馬欣歸途中,趙高派人追殺,還好司馬欣多了個心眼,沒有走原路。司馬欣回到軍中,看到了朝廷已經不能依靠,於是向章邯報告說:“今戰能勝,高必嫉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願將軍孰計之。”已有讓章邯投降的意思。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與此同時,起義軍中的陳餘也向章邯投遞了一封勸降書,點出章邯“有功亦誅,無功亦誅”的結局,並向章邯丟擲橄欖枝。面對這封書信,再回想司馬欣回咸陽請兵時的遭遇,章邯內心也開始動搖了。此時的章邯一定是分外矛盾的,他並不想成為一個背棄君主投降易主的罪臣,但他又不得不面對奸臣趙高的迫害,李斯、蒙恬等人的結局也讓他心寒。但章邯降楚還是有一層顧慮,便是章邯曾殺死項羽叔父項梁,章邯並不敢完全相信項羽能夠全然接納他的投降。據《史記》載章邯和項羽第一次約降未成,項羽派兵又打敗章邯,後項羽因為城中糧食短缺而同意章邯的投降。司馬遷在《史記》中關於章邯降楚時寫到:“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將當時被逼無奈的章邯終求降而得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出來,亦將一個屢戰屢勝的大將軍無奈迫降的心酸苦楚展露無遺。
章邯投降項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章邯雖被封為雍王,但實際已被剝奪了兵權,預示著章邯在歷史舞臺上退居次席。就秦朝廷而言,章邯的投降對秦王朝的打擊也是致命性的,使秦朝失去了最後一支強有力的軍事力量,敗亡已不可避免。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封雍王,抵擋漢軍,最終自殺於廢丘。
章邯投降項羽後一直被項羽剝奪兵權置於楚軍中,在公元前206年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諸侯,章邯被正式封為雍王 ,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南)。 但好景不長,章邯作為雍王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次年八月,劉邦用韓信的計策,從古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後面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了。其結局是章邯鎮守廢丘殊死抵抗,被漢將樊噲引水灌廢丘,廢丘落陷,章邯自殺。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92 字。

轉載請註明: 勝而無功,秦末這位將領的坎坷經歷,比項羽和韓信更悲情 - 楠木軒